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例题 2 0 0 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生物试题)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图2中A、B、C、D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2此题的答案为D。笔者认为出题者混淆了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或者是题目中的增长率与教材中的增长率含义不同,故此题答案值得商榷。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应从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谈起。1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对比图3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二册“种群…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59-60
在阐述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种群"S"型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生物学的生态学部分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一个常见的考点。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代换是考试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本文例析了种群数量变化的考题,用数学推导和推理的方法,归纳了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变化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  相似文献   

4.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即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同于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5.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对这两概念进行简要辨析. 1 何谓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 1.1 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概念种群增长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种群的增长量和原有种群数量的比例.所以它是没有具体单位的,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以人为例,一般用年增长率来表示一个城市或国家人口增长,一般用千分比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量,它有具体的单位,因不同的种群具体表现形式不一样,可能是"个/月"或者是"个/年".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9,(6):59-60
<正>误区1混淆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例1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特点,为了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理由是在这个水平上(B)A.种群增长率最大B.种群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在增加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解析根据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基本原理和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特点,应该在捕鱼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不少学生存在"捕捞最佳时间在  相似文献   

7.
用定义法、斜率法、特殊值法和函数法对种群的增长率曲线和增长速率曲线进行了探讨,并归纳了“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生物资源利用和有害动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姚正 《中学生物学》2008,24(3):54-55
原题再现: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到达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参考答案:D。  相似文献   

9.
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通常是以曲线的几何斜率来解释的;在“J”型增长曲线中,假设每年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而描绘出来的曲线斜率却是变化的,这是为何?“种群增长率”与“每年增长率”有别乎?既然“J”型曲线有“每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生物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以下几个误区,现归纳如下:1把种群“J”型增长公式中“λ”当成种群增长率误区分析:由种群“J”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变化公式:Nt=NOλt=Nt-1λ推导出λ=Nt/Nt-1,由于“λ”在“J”型曲线中是一定值,进而认为“λ”就是种群增长率。错因在于对“增长率”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1.
《种群的数量变化》在新课标中的知识性学习目标是“解释”,属理解水平;能力性学习目标是“尝试”,属模仿水平.因此,在考试中必然会以教材上的“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模仿对象设计相关问题,以考查同学们的理解水平和模仿能力,而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则是高考最容易考查的内容,几乎每年都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2.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现问题 笔者在对必修3《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教学时,利用种群“S型”曲线进行分析,要使种群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不应在K值进行捕捞或砍伐,因为此时增长率为0,不利于种群的恢复,而应在增长率最大时处理最合理,并告诉学生K/2时是种群增长率最大点。课后,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种群在K/2时是增长率最大点?”我当时一怔,说老实话,这两年教学中,我对此知识点也是知其结论,只知道种群数量增长规律中有个逻辑斯谛方程,但未深入了解。现在学生一问,便暴露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与群落"是近几年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的高频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规律;2.群落结构。二、教学的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探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释有关生产的实际问题;2.群落结构。B.能力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有关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 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有"J"型和"S"型两种,它们表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物群落的演替、种群数量变化的预测以及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现对此解析如下。1 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种群"J"型增长曲线是指在理想环境中,空间、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寄生者和竞争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学教材介绍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相关的习题中又延伸出了增长速率(即增长速度)和增长率两个概念,而教材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具体解释,所以一些参考资料在此相关的习题中将这两概念相互混淆,甚至将两概念等同。现将这两概念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密 《考试周刊》2013,(51):154-155
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是生态学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是当今中学生物教材没有明确的解析,在平常的教学和练习中,经常混为一谈,错误百出,作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学习种群的核心内容,重点是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含义和变化规律,并借此学习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本节教学涉及数学知识,同时不同环境下的种群增长各具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很难准确深入理解曲线变化规律和原因。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在生物群落的演替、种群变化的预测以及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生物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以下误区,现分析如下:误区一把种群"J"型增长公式中的"λ"当成种群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1逻辑斯谛增长初始阶段和指数增长曲线重合吗?指数增长是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方式,种群的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种群数量变化的微分方程为dN/dt=rN。其中,N是种群大小,r是瞬时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苟玉花 《中学理科》2008,(10):66-67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