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三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为载体,从模型位置、模型建构思路、模型建构方法、模型示例图四个方面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模型建构过程,探索"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在元素周期律中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元素周期律模型以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朋博 《考试》2014,(Z1):55-58
<正>一、注重"建构主干知识模型"的考查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更多地关注主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法是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模式。建构模型,就是从主干知识出发,建立层层关联的子知识点,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的答题思路。利用建模法可以快速调动一个模块或单元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学会建立合理的模型并运用相关模型方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现代高中生必备的学科素养。生物建模是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或物质形式来建构生物模型,利用模型对生物学现象和规律进行模拟和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同时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路和方法。生物建模的精髓就是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在思维碰撞中体会模型建构的方法,感悟生物模型的科学美。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是生物学科不断探究前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着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思路与方法。模型与建模也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为例,将科学史与模型建构相融合,着重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蛋白质分子结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重难点,笔者具体说明如何通过模型建构来轻松突破这一重难点。本文提供一种集PPT动画展示和学生角色扮演活动优点于一体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模型建构方法,即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包装箱制作元素和化学键,再结合学生的肢体语言,形象地展示蛋白质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为例,通过"证据推理--建构模型--模型应用"等教学流程,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数图模型,揭示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同时教会学生收集证据、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通过建构模型,可排除、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因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纯化和简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因此,模型建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动手,  相似文献   

8.
从"纸质模型"的教学方法入手,结合染色体组模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模型和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模型,探讨用建构"纸质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7):21-22
"地球卫星"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该模型用到的定律多,公式变形多,加之卫星运行轨道花样多,所以学生很难掌握。通过一道经典考题的模型建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四度"并举,或许是破解这一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宁旭 《中学生物学》2012,28(9):50-5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解建构生物模型的科学方法以及学会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建构生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为: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学生循着现象→本质→现象,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路,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物理实体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为:提出问题、根据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得出结论,通过抽象建立物理对象,通过类比和假说建立物理过程,并进行实验模拟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能力。概念模型的建模过程:明确任务及各因素的特性、建立各因素之间关系、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方式,完善模型,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解决数学问题做铺垫的。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制定解题策略并对题目反思迁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为基础,提出四个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本身出发,理清思路,理解问题;借助画图列表建构思路,拟订计划;合理尝试和猜想,转化思路,实施计划;提高思维层次,迁移方法,回顾反思。通过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的分析,找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进行有效的体育课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方法,才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丰富和建构富于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经验可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和认知平台,通过不断地唤醒经验,初涉模型;改造经验,建构模型;迁移经验,完善模型,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模型。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既有经验出发引出新经验的过程,是经验"打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模型思想充分解读基础上进行模型建构,是遵循学生思维规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的探索。以《鸡兔同笼》一课为例探索模型建构的基本途径,通过"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确定真的!"——"这也是真的……"——"都是真的!!!"等环节,带领学生感受建模过程,感悟模型思想,学生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市编数学教辅用书《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作为构建生态课堂的切入口,通过完善、补缺《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改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解释语文课堂模型、课堂模型群的概念,然后明确思维流量的所指,之后重点介绍这个模型群建构的思路和方法,即共同要素的提炼与组合,最后概说国际评估理论对语文课堂模型建构的指导意义. 一、语文课堂模型与课堂模型群  相似文献   

18.
陈欣  郑琳 《教师》2010,(32)
本文尝试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模型方法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形象化、具体化的实物模型并归纳出抽象化、简化的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单元学习整体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侧重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连续性、整体性和针对性。文章归纳分析了"组块教学""单元学习""整体设计"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三剑合璧之后,在横向拓展中建构知识体系,在纵向深入中建构科学方法,在螺旋递进中建构层级概念,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必要的思考过程,形成语文学科特定的思维路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