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元代,基于种种原因,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沦落至社会底层。他们开始用与以往文人全然不同的体会和目光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与他们同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因与他们接触频繁,更是成为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出现在元杂剧中。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元代文人不再以赏玩的态度来描写他们,而是以平等的目光,体恤的态度来描写与她们的交往过程,将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元代以前不曾有的鲜活美丽、真实动人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2.
元代以前的文人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而一举成名,飞黄腾达,因此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到了元代,朝廷78年不开科举,文人被抛离既定的仕途轨迹,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因传统文化的解体而引起的心理错位和信仰破灭,更让文人墨客们无所适从。但元代文人并没有为身份地位的急剧下降而沉沦,落魄的文人发现了他们的疗伤圣药——元杂剧。大量文人加入到元杂剧的创作队伍,使得元杂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迅速流行于元代社会,元杂剧进入了繁盛期,并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杂剧入手,阐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心态.文章试图从文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多舛与杂剧中理想境界里的顺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元代文人创作这一类士子与娼优爱情杂剧的社会根源与深层心理,从而把握元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元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试论元杂剧中书生形象的阴柔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书生形象大都存在着一种阴柔倾向。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体动作上的阴柔特征,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意识之中。他们的阴柔特征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女性们的真挚爱情和切身命运,也与他们本人敏感的自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文人书生为代表的男性的弱化昭示了元代特殊的文人地位,也从反面证明了女性的觉醒、进步和解放。  相似文献   

5.
方外交,又称方外友,是指世俗中人与出家僧道结成的朋友交谊。在元代,方外交之风大为盛行,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科举制度的一度停废,使广大士人的出路受阻,因此选择了社会性的退避。二是文人士大夫由于仕途失意,寻求心灵的慰藉。三是部分南宋遗民与蒙元新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而遁迹林下。四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自身对于佛道的向往与迷恋。五是由于蒙元统治者对宗教的优容政策。文学和出游构成元代方外交的主体内容。吟诗作赋、赏花观月、焚香煮茗、琴棋书画、诗酒清谈,都是元代方外交的重要元素。元代的方外交既有个人之间的友谊,也有群体性的交往。在元代,很多寺观酿酒售酒,一些僧道也竞相饮酒,与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元代寺观僧道饮酒呈现的逸风雅韵,与他们自身所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住有关,也与他们所交往对象普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有关。方外交和寺观饮酒风习中呈现的野逸气质,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涂抹了绚丽的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6.
在元杂剧中,书生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同类角色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具体表现为:好色,贪财,精明而虚伪。可以将这些表现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即杂剧自身的属性;市民文化的崛起;文人地位下降,作者心态发生改变。这一表现在文学史上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元代市民生活以及元代文人心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当他们充分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以后,便从内心真实地忘怀于世俗的权贵势利。考察元代文人的雅集之凤,对于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况,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灵,把握元代文人精神世界,就成为元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主要有三类:怀才不遇的寒儒,风流狂放的浪子,愤世疾俗的隐士。他们是元代文人三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映射出元代文人群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的普遍的文化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们的不满与抗争,梦幻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元杂剧是元代文人的命运之曲。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元代文人的境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人地位的沉沦,思想的失落以及生计的无望使大部分文人走进了勾栏,从而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价值必然存在于特殊儿童生活的目的性之中。特殊儿童独特的生活意义就是在补偿缺陷这一现实生活事实之中展现着生命存在,又在超越缺陷这一可能生活的理想之中生成自我完善、创造的无限意义。特殊教育具有对特殊儿童现实生活匮乏性的补偿、改造和批判引领作用,以及超越缺陷、敞开无限发展潜能的终极关切价值。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生活的影响主要是基于教育主体间对生活意义的精神关怀关系,要遵循意义世界自我内在生成和建构的逻辑,通过对特殊儿童特殊需要的引导和满足,促进他们自我选择和设计、创造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中有两类新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将个人置身在人物所属的阶级和群体之中,其行为表现出先进性,为群体所认同,符合主旋律。另一类是作为人物所属阶级、群体中的精神觉醒者,在与包括所属阶级、群体旧的生存状态、传统影响在内的矛盾对抗中,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浅析哲学视野中的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重新认识的基点下,分析了教师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阐明教师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功利、真善美、自身超越等的追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自身需要的满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教师人格价值的实现会有利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师属于业务精干型教师,具有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学评价的发展性等特征。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教师的素质构成主要包括教育信念、专业自觉、教学决策和教学智慧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匈奴的动物造型艺术,受独特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为其文化内涵的主要特征。匈奴民族不仅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器物上予以艺术化,还代表了经济类型、生活情景和民族性格,更具有深刻的图腾文化含义,这是匈奴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有机结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s drawn from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in which the authors have tracked the progress of 20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undergraduate degrees at a historically ‘white’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are all from disadvantage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or speak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paper draws on post-structuralist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to trace the process by which students position and reposition themselves in relation to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senior years. The students both absorb and resist the values of their disciplin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n their disciplines is also a process of working out their own identities as they try to reconcile their home discourses with those of the institution and their peers, or in some cases, confirm or shed their home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Grounded on the notion of observational learning in social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eated self-assessment on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learners’ oral performance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instructor of this practice. Ninety-seven students from three classes in a Taiwanes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classes experienced five trials of self-assessment in which they used cell phones to record their oral responses. Instead of simply rating their own recordings, the students were provided questions to guide their examination of key components of their own tal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oral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abilities both improved over time, and they highly valued opportunities to detect their errors and observe their real learning outcom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elf-assessment bridged the gap between repeated practice and English learning by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reflect upon their performance, find their weaknesses, adjust their following talk, and recognize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家训看其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家训中经常真实表达他们的道德信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理想人格的建构模式基本是通过树立修身典范与道德楷模的方式来凸显理想人格。其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其一,胸怀大志,立志高远;其二,坚守道德信念,具有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其三,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与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造成理想人格实践过程的艰难与曲折,具体表现为:其一,理想层文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其二,现实层文人理想人格的丧失;第三,徘徊于理想层与现实层之间的文人理想人格具体实践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毕业后迅速成长为成熟型教师,为此,师范教育必须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发挥学业成绩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可以激发师范生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