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师生对话是数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师生对话受教师内在法则的支配,对话开始远离“官僚式的绝对主义”,趋向于“观念共享”.课例中的师生对话具有“双基”教学的特征:在课堂上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数学教学的效率,强调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对话中缺乏主动性,极少主动提问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向度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共同交流和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师生要转换教育观念,通过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对话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倡导"到心灵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然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理念缺乏理性思考,课堂上为“对话”而“对话”,缺失“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实现师生之间“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应真诚平等、充满情趣并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政治教学,教师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几乎霸占了学生的课堂语言权,掠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即使偶尔师生间进行对话,也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且对话内容基本上是教师圈定的标准答案。师生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宰者与被主宰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主客体关系,师生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深入到彼此之间的精神领域。这种“独白”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时代呼唤对话,教学呼唤对话,政治课教学更须从教师“独白”走向师生“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并以对话的姿态走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史无前例的高频率点击,激起了一线教师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是师生的对话,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的合作,是师生的理解。课程由此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对话”意味着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因此,“对话”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然而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对话,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合作、交流、互动,课堂回响的依然是千篇一律的的声音。这样的“对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致使“生本对话”这一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上的“对话”是一种教学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即师生之间、师本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从而促进师生的成长。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教师一般采用问答式对话进行.但是,不少教师课堂提问不甚得法,“问”得频繁、肤浅,使整个课堂看似热闹,有“温度”,实则波澜不惊,平淡无味,没有深度和广度.要让师生对话灵动有效,课堂趣味十足,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呈现还需讲究一些诀窍.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对话教学”,其意图是促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端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教学是合作交流的主要手段。沟通和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对话”。本文试对初中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但是对话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导致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有必要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营”,而是生命在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殿堂。师生对话逐渐代替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充满民主、平等的气氛,充满激情的互动和智慧的对话。下面我们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调研结果,谈谈关于构建对话型课堂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真正做到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一、营造开放互动教学氛圈,让学生与教师自主“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可作为对话主体——学生, 在师道尊严影响下,甚少或不敢在课堂上讲真话,使师生之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抛开传统权威意识,“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课堂上的学习伙伴。这样,课堂上师生是朋友,师生没有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