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的新闻理念和追求,它对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规范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战时期的战地记者为研究对象,将近代中国报人的新闻精神分为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敬业精神,分析其新闻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总结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立华 《青年记者》2020,(12):106-107
邹韬奋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与出版家,"韬奋精神"是其远大志向在新闻实践中的结晶,是韬奋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新时代学习韬奋精神,挖掘其精神内核,追寻其新闻志向的践行足迹,对加强新闻志向教育、对广大新闻学子与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志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业精神.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它集中反映着新闻工作者对职业责任、职业使命、职业观念的认知与认同。直接体现着新闻工作者对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要求的坚持与坚守。大力弘扬军事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是对我军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对我军新闻事业实践发展的现实回应。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军新闻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彩虹 《大观周刊》2011,(45):38-38
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结合新闻领域和本职工作实际,对此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新闻史上重要的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黄天鹏以其著作之丰、新闻活动之活跃和全面,堪称我国新闻学的拓荒人。对其新闻精神进行研究,对近代新闻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现代新闻工作者新闻精神的塑造也益处良多。  相似文献   

7.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29):43-44
《青年记者》是面向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期刊,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为办刊宗旨,紧紧围绕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推动新闻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后面的人,虽有特殊性,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作为《青年记者》的编辑,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先进传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杂志究竟应该向新闻工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提供真实的新闻。科技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向受众提供真实的科技新闻,这是不言而喻的。 江泽民同志1996年5月2日在中国科协“五大”上讲话时说:“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封建迷信,揭露和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不懈  相似文献   

9.
王梦笛 《新闻世界》2014,(4):327-328
新闻评论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客观真实,理性存疑,容纳异见和追求创新四个方面,它不但能够激发评论者的探索兴趣,还能为探索过程导向,检验探索结果,不断促进新闻评论改革,使新闻评论更好地去洞穿真理,认识世界。本文对当下新闻评论中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几点在新闻评论中树立科学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传媒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精神遇到极大挑战.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具备怎样的新闻精神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新民报》女记者浦熙修的新闻实践和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工作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记者,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吉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队伍的迅速壮大,一些违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解决新闻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既要靠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也要靠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和历练。在此,笔者仅就后一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具有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则是这一基本功的核心。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面对丰富多彩的新闻事实,哪些是决策之需、人民之声,哪些是文明的脚步、时代的潮流,没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是无法分辨出来的;同一件新闻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从业者的灵魂,如果缺失,就不能有效履行其职业责任。当前新闻界之所以出现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媚俗新闻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缺乏,这样不仅做不好新闻工作,而且会给社会、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探讨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重塑新闻职业精神,对于当前的新闻界来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朱清河 《新闻采编》2006,(6):3-4,27
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才算称职呢?我们不妨把寻觅的眼光投向刚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老一辈新闻记者穆青的新闻职业成功之路,就会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精神有哪些,具体说来,穆青的新闻职业精神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尊重事实,不惧权势的求真务实精神新闻的力量贵在真实可信。尊重事实,说真话,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全世界新闻从业者都必须恪守的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和新闻人格。不论姓“资”姓“…  相似文献   

15.
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是完成新闻队伍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的行为保障.因此,要求整个新闻队伍和每位新闻工作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忠实履行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新闻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那么,就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个表现应是:实事求是,据实而书,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不懈进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国家、人民联系起来,挥洒自己的汗水,虽然工作是繁重的,也是充满挑战的,但也能收获沉甸甸的愉悦和满足。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  相似文献   

17.
王谦 《今传媒》2011,(10):116-117
我国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队伍不断壮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否。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职业道德基本理论,来研究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提出提高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热气腾腾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次新闻文化的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好这项活动,对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从今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倡导“走转改”活动以来。不论是媒体的领导,还是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文风漓新的新闻报道,也展现了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19.
记者节断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新闻工作者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新闻工作者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旦武装新闻工作者,就会转化为推进党的新闻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并非某个先哲灵感一动的产物,而是党的新闻宣传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作品,却可以指导我们写出优秀的作品。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将大有可为;循着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引的方向前进,除了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办好…  相似文献   

20.
王朝阳 《今传媒》2023,(10):57-60
新时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与角色定位,不断磨练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以此为抓手提高自身新闻采编能力。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新闻工作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现状,提出新闻工作者应夯实脚力,锻炼眼力,增强脑力,磨炼笔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满足新闻行业发展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