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秉祥  李越  姚冰湜 《预测》2015,(3):40-45
本文以管理防御理论为基础,编制互惠量表并建立回归模型,检验机构投资者互惠行为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广义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负互惠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平衡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探索性地应用互惠量表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为改善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5):68-72
从个体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管理层信任度在这一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长期业绩预期、投资者投资可能性和投资额正相关。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较高时,投资者对企业长期业绩的预期高于短期业绩预期;管理层信任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可能性和投资额的影响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力。为了寻找提高企业创新的方法,首先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与企业的整体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究其中联系,从根源上找到企业创新思路。文中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研究高管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强度和高管薪酬激励强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削弱高管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文中将高管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研发投资的3项因素整合到同一研究结构中,不仅探究影响研发投资的因素,而且检验得出机构投资者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汤蕙 《今日科苑》2009,(23):128-128
当前学术界寄希望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但是真正要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这一段路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要铺设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渠道,这需要双方都要进行关系投资。而这种投资是高度专用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双方之间长期的互利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绩效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通常被看作是理性的投资主体,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于选取有价值的股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机构投资者近十几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同期我国股票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波动。引起股票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不容忽视。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其资料来源、分析技术都较一般的投资者有优势。机构投资者有着大量的资金,其参与程度对股票的涨跌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拓宽关于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以及机构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以2013—202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管理层激励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调研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表现在机构调研次数和参与调研的机构数量越多,企业创新效率越高。其中,相比于买方或卖方机构单独调研,买卖双方的联合调研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构调研能够通过发挥信息效应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发挥监督效应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力、发挥激励效应促进创新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相比于保险和其他机构,券商和基金公司调研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更明显,并且机构调研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强。据此,在促进机构投资者调研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方面,得出对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等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分心”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分心”导致企业研发操纵现象更加严重。在机制分析中,本文进一步从治理效应与信息效应视角展开剖析。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弱化了其对上市公司施加积极治理的效应,减少了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致使企业更有可能为了降低税收成本、攫取更多的政府补贴,而通过实施研发操纵来迎合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要求,导致企业研发绩效与市场绩效降低。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持股市值权重越大,越有助于抑制机构投资者“分心”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加剧作用。本研究深化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研发操纵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增强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功能差异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按身份可划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大类。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增加,带来了资本所有权的日益集中,并且证券市场成熟化程度越高,投资机构化的发展趋势就越显著。近期,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问题也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功能发挥的差异,寻找差异背后的原因,提出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庆魁  樊梦晨 《科研管理》2021,42(9):140-149
    本文旨在从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对企业异质研发投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影响关系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对试验开发投资有正向影响,与研究投资间的关系则呈倒“U”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监督作用增强,这强化了股权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但薪酬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影响被挤出;研发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当期绩效,对其未来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且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对企业未来绩效影响的持续期数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异质性视角拓展了创新激励理论,对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可能通过共同持股关系形成网络团体,采取一致行动。基于中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结合社会网络理论与代理理论,探究网络团体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团体持股可以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网络团体持股能够缓解2类代理问题,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以及抑制大股东私利促进了企业ESG表现;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后,网络团体持股提升企业ESG表现的结论仍成立。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团体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的ESG表现,即团体数量更多、规模越大、背景越丰富,持股越稳定,相对力量越强,企业ESG表现越好。研究结论既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的后果研究和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盈余质量、投资者信心与投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信心的保持与提升是投资增长和一国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投资者信心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吗?会计盈余质量影响投资增长的机制是什么?本文利用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投资者信心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投资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信心是市场层面因素和盈利性、成长性等公司层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盈余质量越高,信息透明度越好,外部投资者的信心越强;投资者信心的变化通过提高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对企业投资规模产生作用,这种正向影响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而增强,投资者信心越强,盈余质量越高,企业投资规模越大.本文的结论也表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现金流、企业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5,(7):69-72
在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与交易型的基础上,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显著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公司外部监督者的作用,约束了公司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与推广阶段.在顶层设计上,以管资本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两大亮点.然而,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真正落实两大改革亮点则面临着混改资金不足、资本运作能力不足和混改信心不足的难点.积极机构投资者在国企改革中扮演着长期资金供给者、资本运作合作者、牵线搭桥“红娘”和公司治理促进者的重要角色.扩容养老与保险资金,壮大本土机构投资者规模,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免征股息红利税,鼓励国有企业现金分红,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机构投资者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全面培育机构投资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构投资者本身并没有稳定证券市场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只能在加强立法及规范监管的基础上,从质、量和结构上全面培育机构投资者,从而在一个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中达到政府的政策意图,真正发挥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猛,数量、种类和规模增速明显,已逐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改善投资者结构、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对公司创新投入的解释作用不显著。在考察不同机构对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时,发现压力抵抗型投资者如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公司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压力抵抗型投资者对公司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当检验企业创新行为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反向影响时,联立回归方程显示公司创新投入与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公司创新行为吸引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权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剖析异质机构投资者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所有权和专家权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权更有利于市场创新,专家权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组织权和声誉权对创新行为具有负效应,组织权会抑制技术创新,声誉权对市场创新的负向影响更强;不论是在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理性化抱团行为和企业规范化年报信息披露是影响资本市场整体稳定的关键因素,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0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抱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抱团对年报语调操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会显著加剧年报语调操纵程度,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当管理层迎合动机较强和机构投资者团体“用脚投票”时,机构投资者抱团会进一步加剧年报语调操纵程度;(3)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监管相对较弱的企业,管理层更有可能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团体而进行年报语调操纵;(4)影响效应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情况下,年报语调操纵行为会显著提高股价崩盘风险,从而阻碍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为分析年报语调操纵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多元化视角,从实践层面为规范机构投资者抱团行为、提升企业信息披露水平以及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姜继娇  杨乃定 《软科学》2008,22(6):47-51
从机构投资者决策时间和有限理性角度,基于实物期权和行为金融理论对其投资项目的多阶段行为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机构投资者分时决策的实物期权属性和行为金融解释,并提出了一种具有实物期权属性、基于Γ-分布、以多心理账户BPT为核心的分时行为决策模型,为分析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重大多阶段证券投资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