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1993年8月4日,《民主与法制》杂志社记者朱克辛,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郑重地递交了对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公安分局的行政诉讼状。人们诧异,为什么北京的记者会告到千里之外的一家执法机构头上?此事实在是说来话长。1989年秋天,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埭头村村民向广澳管理局(乡级政府)和汕头市政府检举揭发村干部贪污等经济犯罪材料。至今已先后向各级政府上告4年之久,1831次。然而,被检举者无事,上告群众代表反成了“破坏安定团结”“挑动群众闹事”的通辑犯。记者上告,原是为查清此案而起。那么,埭头村民为何上告呢?  相似文献   

2.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止,在8年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挥舞着罪恶的战刀,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极其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与毁灭。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收到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编的(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下文简称中国出版统计),同时日本朋友恰好给我寄来一本1997年4月25日出版、日本全国出版协会、出版科学研究所编的(1997出版指标年报)(下文简称日本出版统计)。我以这两本书为根据,对中日两国的出版统计工作作了一番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毅 《历史档案》2000,20(1):106-112,,135,
187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领土台湾,1894年日本排起了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也充当了先锋,日本发动和参加的这些侵略战争每次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终。根据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的关于战争的国际法准则,交战双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兹就中国近代对日本的三次战争赔款作一概述。一流球事件赔献──日本初尝战争索赔甜头琉球王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以来就与中国保持着较为密切和稳定的宗藩关系。日本在16世纪末也强迫琉球向其人贡,使流球在事实上形成了对中国和日…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访韩国后访问日本。此次中国总理出访日本,与上一次访问相隔了近六年。  相似文献   

7.
核能真相     
《中国新闻周刊》2012,(26):28-29
日本福岛核电站在201 1年3月11日发生重大事故之后,核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中国政府也即时对中国核电开展安全检查,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中国核电由此步入"冬眠期"。2012年7月16日,日本大饭核电站重新投入使用,宣告日本在历经14个月的无核电时期后,首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在北京于2014年11月5日到11日顺利开展,本文对北京APEC期间日本《每日新闻》日文原版朝刊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试图以日本原版报纸为镜,映射出一个APEC背景下日本主流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以便透视出重大事件背景下日媒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力求能为处理中日关系和对日传播中国形象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1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18):12-12
吴仪:副总理访日谋求破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5月17日起赴日本出席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日活动,并对日本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吴仪是近一年多以来访问日本的最高级别的中国领导人。中日关系近日因日本历史教科书等问题陷入谷底,中国政府此时派副总理出访,  相似文献   

12.
△1945年5月,盟国对日反击,东京成为一片火海谁先在中国的报纸上提出了“落日”的概念?△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报人谁先预言日本将于四十八小时之内投降?冯英子先生情怀殷殷忆当年  相似文献   

13.
访日有感     
黄仪 《北京档案》2000,(6):46-46
应日本企业史料协会的邀请,以沈正乐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一行4人,于2000年3月29日至4月7日访问了日本.  相似文献   

14.
整理介绍了日本代表性大学图书馆特藏中国资料“存档数据库”,为我国大学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深化中日大学图书馆界的国际合作提供信息。本文依据中国的“全球汉籍分布GIS系统”、日本的“全国汉籍数据库”及日本各大学图书馆开放数据库,选取从北到南12所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日本大学图书馆开放获取式数据库活化馆藏中国资料,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拓展和促进了学术研究。根据馆藏情况,可以挖掘日藏中国珍本史料、进而展开汉籍史料合璧等各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于琦 《图书馆学刊》2014,(2):140-142,F0003
对日本《图书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进行比较分析。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是支持性建设主体,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日本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是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为文化主管部门。在图书馆员准入资格和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日本图书馆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而中国图书馆立法只作出了笼统的规定。日本图书馆立法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0,(12):77-77
由人民中国杂志社和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上海世博增刊5月27日起通过东贩、日贩在日本全国各地的书店销售。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今年对外宣传报道的重点,人民中国杂志社在做好《人民中国》刊网报道和《世博周刊》日文版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发行日文版《中国新闻周刊》的日文版——《月刊中国新闻》已于5月26日在日本正式出版发行。5月23日,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在东京会见了《月刊中国新闻》的主编张一帆和副主编赵允,对这本进入日本主流社会的首家中国时政杂志寄予厚望。张一帆介绍说,虽然目前日本各大媒体不乏有关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司彦文 《军事记者》2008,(12):19-21
去年11月28日,我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抵达日本东京访问。这是自1886年和1891年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后的100多年来,中国军舰第一次到访日本,更是新中国人民海军军舰首次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我作为军事记者,先期飞抵东京,全程采访这次出访活动。  相似文献   

19.
9月2日,来自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七十余名国内专家,在距离大亚湾核电基地约十公里的长湾会议室宣布通过对岭澳核电站二期的验收。 从2004年7月21日国家批准建设,到2014年9月2日顺利竣工验收,岭澳二期从批准建设到投入运营前后历时十年,此间,中国的核电也经历高潮、停滞、升温,岭澳二期的竣工验收,则被广泛视为中国核电建设开始摆脱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重新驶入快车道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陈昕 《大观周刊》2012,(43):36-37
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是研究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分析研究,从社会背景,传播过程,中国电视以及中国受众特别是伴随日本电视剧一起成长"80后"的受容等方面,浅谈日本电视剧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