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所谓课本链接阅读,就是以教材里组成的课文为出发点和带动点,链接到阅读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作品,它能解决学生课外“多读”和“读哪些”等主要问题。课本链接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阅读称作“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所以,各门学科的学法研究应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从历史学科来看,不少学生的读书是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记一句,读一句,返来复去读了好多遍,还是  相似文献   

3.
“双轨”     
所谓小学阅读“双轨”教学,意即小学阅读教学由两条轨道组成:一条轨道是课堂教学,它以课本为本,以强化“双基”,切实打好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为目的;另一条轨道是课外阅读,它以课外读物为本,以开发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这两条轨道围绕着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这个中心,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小学阅读“双轨”教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后,增加了课文篇目,如初中由原课本每册的30篇增加到40篇,其中讲读课文每册20篇,自读课文每册20篇。新增课文大都是自读课文,以初中语文一、三、五册新增加的41篇课文来说,就有39篇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课外自读课文没有提出教学重点。”(见《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修订说明》)为此,就部分新教材加以提示并配上练习题,请参考。  相似文献   

5.
《荔枝蜜》是杨朔写的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记叙文。我教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按读、想、写三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即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和全文,读通字、词、句,体会作者由讨厌蜜蜂到喜欢蜜蜂既而赞美蜜蜂的情感变化,并了解以物喻人的写作手迹。思维能力训练。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提示:1.由“蜜蜂”到“劳动人民”的联想,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勤劳)2.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相似点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蜂蜜的科与劳动人民创造出甜美…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依据教材.在引领学生立足文本.“精读一篇”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合作“略读一组”。所谓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一组”.即将课内的知识、学法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一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本地区为地方教材《自读课本》和《课外阅读》)中的一组文章,“一篇带多篇”.不断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里的字、词、句、段、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凭借,而听说读写的能力,要靠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其中“读”是重点,“写”是难点。本文以《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以读为本,落实听说读写训练的几点做法。一、整体导读训练阅读能力新的教学大纲提出:“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一、繁与简的关系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结构臃肿,材料繁琐。每本教材开篇,都有一篇长达三四千字“编者说明”。它从课本修订要点、课文内容分析,到课时安排、教学要点以及课本结构等等,叙述得非常详尽。初中课本,除课文前面有“训练重点”、“预习提示”、“阅读提示”、“参读提示”一类说明外,在每一单元前面还有一个总的“单元提示”;高中语文课本也把“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写在课文前面。而“预习提示”的内容更是面面俱到,从时代背景、结构分析、中心思想,到文学常识、写作特点乃至预习和作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  相似文献   

9.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写作的心理活动过程与阅读的心理过程相反。学生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必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读懂,形成意义联系,才能理解这篇文章。因此,学生的阅读是经历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而写作过程是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去选择文字的表达形式,其心理历程是由思想到语文,由内容到形式,由内部到外表,由整体到部分。即首先确定中心思想和题材,然后确定写作顺序、段落层次,再选择适当的词句来表达这些内容。换言之,写作的一般构思过程是:先确定“写什么”,再考虑“怎样写”。而“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除了语文课本外,还配置了自读课本。配置自读课本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但是,自读课本的作用发挥了吗?目前,自读课本的使用状况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注重语言结构本身,把阅读当作一个解码的过程,即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进行理解。而当把阅读的最高目的改为是培养个人理解能力和心智的成长而不仅仅是读懂读透散落的文章时,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从这一角度,本文试图提出一些阅读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读写例话”是由“例”和“话”两部分组成的,“话”讲述读写知识,“例”则是“例文”。每一篇“例话”通常侧重于读或写的一个方面,它们是交替穿插在各组课文中的。一篇“例话”就是一个训练重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是小语课本中的第一篇“例话”。分段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点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15.
翻开义务教育教材自读课本的说明部分,我们就会看到“编选自读课本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扩大阅读量,早期开发学生的心智,培养自学能力”的文字。这恰当地道出了自读课本在义务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知道,直呼音节的训练和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低年级的学生提前自己阅读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但学生要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作用。语文课本需要阅读,同样,数学课本也需要阅读,那么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呢?首先,阅读要有目的。阅读数学课本要带着问题去读,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时,才能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认真地去读,去思考,达到阅读的目的。其次,阅读数学课本要读、思、问相结合。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不可能完全读透、领会课本知识。读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在读中思、思中问、问中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应从“整体入手”,还是“部分入手”?“入手”问题解决了,又如何认识并处理好上述“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研实践,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决定了阅读教学应从“部分入手”学生“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学生阅读大抵经历了由语文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第247页,潘菽主编)  相似文献   

18.
研究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进行二度开发。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重构阅读教学内容;根据一课多篇的特点,重构表达方法、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等教学内容;根据课外阅读进课程的特点,重构由节选到全文、由一篇选文到一类和由同一作家的一篇到整体阅读的“1+X”阅读教学内容,指向学生的深度阅读,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集合了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体现感受能力的“读”,我们称之为整体阅读。这种读是由识字音、懂词义、明句子,进而懂篇章、知文意、明主旨、评得失的低层次基础性阅读和综合性高层次阅读相结合而形成的整体。它的个性是不满足对字、词、句的认读、释义和理解,而是协调了概括、分析、联想、评价等多种能力;这种读虽仍以篇为阅读基础,但不是孤立地在每篇中求“小而全”,而是放在单元、全册的整体背景上进行。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整体性教学的一个“部件”,因此,它相对又自成系统:每册有读的总要求,这些要求又分别体现在单元和各篇中,形成整体阅读网络的各个点,点点相连,缀成整体。  相似文献   

20.
说“书”     
高一语文课本《师说》中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其中“书”字,课本注释及教学参考书上一向都把它当“书本”、“课本”解,并据此译该句为“那些童子的老师,教授他们书本并且学习书中的句和读”。我认为此种解释是望文生义。既然老师已教给童子书本上的知识了,当然也就教了句和读,因为句读当然包话在“书本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