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史观与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19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批新兴学科,生态学是其中的一门。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为生态学作了定义。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初期生态学主要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后逐渐涉及人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和人类学、地理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气候的变暖,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的退化,沙尘暴……这些生态现象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实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然而,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主阵地之一的中学历史课程,关于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却很少,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史观方面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 前 , 中 国 面 临 的 环 境 生 态 问题 很 多 ,如 :人 口 过 快 增 长 、自 然 资源 相 对 缺 乏 且 浪 费 严 重 、 生 态 相 当脆 弱 、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 环 境 污 染 严重 ,等 等 。 加 强 学 生 环 境 生 态 教 育 ,是 历 史 学科 教 学 的应 有 之 义。 一 、 让 学 生 正 视 人 口 过 快 增 长是 中 国面 临 的 首要 问 题 首 先 ,我 们 应 通 过 历 史 人 口 学 ,让 学 生 了 解 我 国 人 口 目 前 已 达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高 峰 。 中 国 人 口 基 数 巨大 且 继 续 保 持 增 长 势 头 , 中 国 今 后一 个 时 期 的 …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气候变暖,淡水资源日益枯竭,许多生物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沙尘暴……这些牛态恶化现象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然而,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阵地之一的中学历史课程,关于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却很少,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史观方面明显不足。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史观成为每个历史教师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曾在这些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生态的观念反观我们的教育,尊重人的生态性应该是生态教育的特征,教育要培养孩子关心自然、进而关心社会、关心自身成长。以生态教育为发端,以构建生态文明、生态科学、生态文化为体系,培养公民素养是宗旨,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教育生态研究数量呈现繁荣之势,但是研究质量却良莠不齐。提高教育生态研究质量,亟需一种综合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萃取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结合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实际,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和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的"整体—联系"纲领和"动态—持续"纲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教育生态分析的"动态—联系"视角和"整体—持续"取向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老师,你有何感想?当人们被沙尘暴肆虐之时,心里肯定在高喊:绿色,你在哪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绿色是一股“种子的力量”,蕴含着无限自由发展的空间。绿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当人们只知道分数而忘却了人文思想,造成了心灵的沙漠化,而历史是人文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温远光 《高教论坛》2004,(2):52-55,59
教育生态化是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了生态教有的定义和内涵,世界生态教育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态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常新枝 《教育与职业》2006,(27):111-112
文章在阐述公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进而从转变传统的历史教育理念、营造民主开放的历史教育环境及强调历史教育的学科性三个方面,讨论了在历史教育中实践公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在人类智慧的演进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前瞻性,应充分挖掘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生态学视角研究教育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并归纳出整体关联规律、动态平衡规律、协同进化规律、教育节律、富集规律、限制因子规律、耐度最适度规律等七条教育生态规律,它们是教育生态原理和规律的体现,是进行教育改革、制定教育规划和政策、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育危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莹 《陕西教育》2007,(7):106-107
继“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之后,“生态式教育”成为新的现代教育体系。生态式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照料”而非控制性挤压、灌输,就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样:“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相似文献   

13.
教育认识领域的困惑不断地发生,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过程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行。由于现实中的一切令人困惑的现象,其缘由往往在悠长的历史之中,因而,要释解许多困惑,回顾和反思教育认识演化的历史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们认为,人类教育认识经过了"事实化-自觉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基本历程,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教育认识的产品有"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学"这样一些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的公平,一部教育制度史见证了教育公平的实践历程。教育公平实践的历史是教育公平不断贴近正义和公平的历史,历经权力公平对原始平等的超越、起点公平演进到过程和结果公平的相互博弈,最终在全民教育质量公平中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天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49-52,12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即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为促进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实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即向人们传播、灌输生态文明知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敬畏之情,帮助人们树立坚决履行生态义务的道德信念和责任感,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生态理想和生态意志,将生态思想意识转化为人们的主观行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相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我们就会拥有繁茂的植被、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水……;而当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激化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的创新教育是历史课摆脱目前困境,进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其新时代人文教育目标的关键,历史课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育功能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历史学科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也是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据此 ,我们对本县 1 0所中学的 1 0 0名初、高中毕业生 (含职工、干部、教师及在读大学生 )、1 0 0名初三学生、1 0 0名高三学生 (在校生选择初三和高三 ,以求全面反映教育效果 )作了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问卷调查。这 1 0所中学既有县城的重点中学 ,也有偏远的县中和乡镇中学 ,反映了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 ,对研究历史教育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历史课的“副科”地位正在扭转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青少年所认可 ,历史学科正焕发出…  相似文献   

20.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