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卫星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功能的遥感卫星,在其业务化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为气象工作者提供数量庞大的气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面对数量庞大的气象卫星资料,如何能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是实现气象卫星检索任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探讨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气象卫星资料检索中应用的必要性,而后对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气象卫星资料检索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林木长势、森林气象服务、森林防火、大面积病虫害等的遥感监测等方面了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在森林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为扩大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利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搭载有11种遥感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它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使用的4.2米接收天线天伺馈分系统在接收卫星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指向精确度不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调整方法,及所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年尺度下的黄河流域降水遥感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基本输入,传统水文方法中获取面上降水都是通过点雨量扩展获取,因此对于雨量站点的密度有较高要求。本文应用国际先进遥感技术,根据不同云层和点雨量间的回归关系,建立面雨量计算模型。由于综合了地表雨量站点和空中云层信息,因此反演具有明确的物理机制。并以GMS影像为信息源,对2000年黄河流域雨量进行遥感反演,从各二级流域校验结果来看,本次反演精度整体达到90%。可以看出,遥感技术为无资料地区的面雨量资料的获取提供了便利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气水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对其的研究也显得至关重要。常规的探空手段研究大气水的方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已远不能达到水汽是空多变的要求了,气象卫星资料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体现了其优越性。本文就MODIS卫星遥感反演大气水的方法及其可行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从空间观测地球和探索宇宙奥秘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人们广泛开展了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反演大气、海洋、陆地等参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此相应,提出了“遥感”这个名词,卫星遥感也伴随产生。随着其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风云系列的近30颗陆地卫星入轨运行,获取了海量的地球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我国宝贵的非可再生资源,它能够为我国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提供相应的能源,这些能源能够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不竭而强大的动力,同时这些能源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我们可以说矿产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矿产资源的实际作用并且尽力去用科技手段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主要分析了遥感和光谱地质进展及其对矿产勘查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在新时代潮流之下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气象卫星是在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已经业务运行。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作为气象卫星工程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星应用效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卫星发射后对卫星有效荷载进行运行管理,实施从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和服务。中国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以后,为改善天气预报、环境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天气预报领域,为台风、暴雨、冰雹 、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在短期气候预测领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在环境监测领域,在洪涝、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雪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为定量应用服务。其内容涵盖气象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并且与数值天气预报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卫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资料,数值预报模式为气象卫星提供定量产品推导的背景场。气象卫星与数值天气预报协同工作,才能促进气象卫星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国气象卫星已经实现了服务型目标,其中气象卫星已经具备了两个系列,分别为极轨、静止。主要针对风云三号进行介绍,它为气象卫星轨道的第二代,它可以对大气进行三维探测,这样获得全球资料的能力就会增加,对云区,地面和海面有更强的遥感能力。根据此点笔者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系统建设机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4日~6日我区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物理量、卫星云图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压的加强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使环流径向度加大,成、里海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位于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明显南压到沿江,印度半岛低压云团加强北抬,为高原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400hpa增湿明显。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研制了西藏极轨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资料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背景资料库管理、气象资料库管理、卫星原始资料库管理、遥感应用产品库管理和历史灾情库管理。本文对该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构成、功能及其实现等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理论基础,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气象卫星在地表温度反演国内外研究现状,气象卫星地表温度反演的应用、存在问题;展望了气象卫星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拉萨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5日拉萨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雷达回波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雾属于一种自然现象,雾的出现尤其是大雾的出现,会使得能见度急剧下降,而能见度的下降不仅会使得各项交通设施无法正常的运行,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对雾进行有效的检测.在目前的雾监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气象卫星与雾的遥感监测相结合,从而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加的理想,但是就气相卫星在雾的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来说,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气象卫星在雾的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将静止气象卫星图像产品通过解译后转化为数字化产品,应用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为短期降水预报提供更多更形象的产品。本文提出了针对单站降水预报的统计事实及经验总结,应用多元决策加权法计算未来前12小时、后12小时及24小时降水概率预报和估算平均降水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主要面向从事天气预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了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的处理应用和分析显示平台。预报员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快速的获取、显示和分析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为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发挥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及产品在天气预报和分析中的作用。目前自治区及盟市气象台均安装了该平台,并实现了本地化应用,有效地支撑了预报业务对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气象卫星提供的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水汽图各自的特点,以及卫星云图上几类云或云型的识别特征,分析表明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依据.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运用静止卫星水汽图、云图资料,500hPa环流形势作为背景场,对比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24h、36h形势预报,建立了西北地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诊断模型,旨在为预报员准确预报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气象卫星遥感的应用现状。在我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森林草原火情监测、洪涝监测、干旱监测等方面。接下来分析了EOS计划对卫星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影响,最后分析了气象卫星遥感在黑龙江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9年5月3-5日西藏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期间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三槽两脊型,孟湾风暴(法尼)登陆减弱后的低压(槽)和高、低空急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高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风风速大小与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法尼"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向高原移动,不断地为降水区输送水汽;降水期间,强的上升中心为-1.6Pa·s~(-1),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