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求证:如果f(x)与g(x)是定义在同一集合M上的周期函数,周期分别是T_1与T_2,且T_1/T_2=a,而a是有理数,则它们的和、差与积也是M上的周期函数,且T_1与T_2的公倍数为其一个周期。证明:我们仅证和的情形。∵T_1与T_2分别是f(x)与g(x)的周期,且T_2/T_1是有理数,设T_1与T_2的最小公倍数为T  相似文献   

2.
1.对应 我们来看下面四个例子。 (1)某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植了一棵树。设这个班级的所有同学的集合是A,他们所植的树的集合是B。对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a(学生),可找到他所植的树b,也就是在集合B中有唯一的元素b和a对应。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4年第3期《对一个平面几何问题的探讨》一文提出如下一个猜想命题,本文对这猜想作更一般的推广并证明其成立。 猜想 设圆锥曲线两平行弦T_1T_2、S_1S_2端点连线S_1T_1、S_2T_2相交于P(或延长线相交于P),过P的直线交圆锥曲线于Q、R,交T_1T_2、S_1S_2于T、S。则有 首先,上述猜想中题设“圆锥曲线两平行弦T_lT_2、S_1S_2”也可改为“相交弦T_1T_2、S_1S_2”,命题结论仍成立。即得推广命题1。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在自然数集合中,只有一个偶质数2,可奇质数却有无限多个.在许许多多的质数中,偶质数2有两个基本性质:(1)它是最小的质数;(2)它是唯一的偶质数.此外它还具有如下性质:(1)若两个连续的自然数都是质数,则必有2(另一个是3);(2)若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必有2;(3)若两个质数的和是质数, 则必有2;④ 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则必有2 .  相似文献   

5.
球内接多面体的伪垂心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应用向量方法,建立球内接多面体的“伪垂心”概念,并探讨其性质.为了叙述简便起见,本文约定:(i)字母V表示任意一个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组成的集合为{A_1,A_2…A_n},称为V的顶点全集;(ii)从多面体V的n个顶点中,任意除去一个顶点(1)jAjn≤≤,其余1-n个顶点组成的集合,称为V  相似文献   

6.
一、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含义1.全称命题:对于取值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命题都成立或都不成立,则称这样的命题为“全称命题”.常用“都是”、“都有”、“任意的”、“任何的”、“都不是”等词.如, (1)a,b,c都是正数.(2)对于任意的x都有x2+x+1>0. 2.特称命题:对于取值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使得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则称这样  相似文献   

7.
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在函数学习中,它又经常表现为在一定问题情境中对过去若干习得经验的错误加工.下面是比较典型的8个例子.例1若A={1,2,3},B={1,2,4,7,9},则以“平方”为对应关系从A到B的函数个数为().(A)0(B)1(C)3(D)4.错解在已知定义域与对应关系下,从A到B的函数为“f:1→1,2→4,3→9”,故只有一个,选B.解析我们先看一下教材关于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很明显,定义中强调的是一个函数而并非是惟一的函数;强调的是“A,B与对应关系”这个整体而并非只有“定义域与对应关系”这两部分.按教材的定义,若记函数值的集合(值域)为C,则由“定义域与对应关系”确定的函数“f:A→C”仅仅为函数“f:A→B”中特殊而又惟一的一个.在本题中,由于定义域、对应关系已经给出,故不同函数“f:A→B”的确定,其关键就在于确定集合B中的元素,它必含1,4,9,而元素2,7可分别...  相似文献   

8.
三、树支电压与基本割集方程以树支电压为变量,列出和求解基本割集方程的方法,称为割集分析法。所谓基本割集,就是单树支割集。(一)网络的独立电压变量——树支电压(1)树支电压。一个n个节点b条支路的网络,任意选出一树,有(n-1)个树支,因此,就有(n-1)个树支电压。因为树支数是全部支路数b的一部分,所以,(n-1)个树支电压数中小于支路数b。  相似文献   

9.
“气体的性质”一章的复习课可以打破书中前后内容的顺序,组织为三部分进行复习总结。一、定质量问题课本中的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涉及密度方面的问题都属于在一定质量的条件限制下研究的;我们不必死记这些表达式。只需从一个气态方程出发附加某种条件就可全部导出其余的表达式。 1.由定质量气态方程 p_1V_1/T_1=P_2V_2/T_2 ①当T_1=T_2时, p_1V_1=p_2V_2(玻-马定律)②当V_1=V_2时, p_1/T_1=p_2/T_2(查理定律) ③当p_1=p_2时, V_1/T_1=V_2/T_2(盖·吕萨克定律)④ 2.将ρ= m/V代入①式,可变化为由密度表示的气态方程:p_1/ρ_1T_1=p_2/ρ_2T_2 ⑤当T_1=T_2时,p_1/ρ_1=p_2/ρ_2 (玻-马定律密度表达式)⑥当p_1=p_2时,ρ_1T_1=ρ_2T_2 (盖·吕萨克定律的密度表达式)⑦有时利用上述有关密度表达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代数》)第7页对“交集”是这样定义的:“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可读作“A交B”)……”。这个定义明确指出,A∩B是个集合,是A与B中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代数》第2页强调:“应该注意,a与{a}是不同的: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几乎与《代数》中“集合”这部分教材同时讲授的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以下简称《立几》第11页有:“直线a、b相交于点A,我们规定记作a∩b=A。”  相似文献   

11.
分段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 ,有着广泛的应用 ,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教材中没有给予系统的介绍 ,以致于学习中常出现偏差 .现就分段函数的概念和主要题型作一介绍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 ,在它的定义域中 ,对于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 ,对应法则有不同的表示 ,这样的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 .注意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一个对应法则 ,而不是几个函数 ,几个对应法则 ,它的定义域是各段自变量集合的并集 ,值域是各段函数值集合的并集 .例 1 已知分段函数f(x) =x2   (x >1) ,x   (-1≤x≤ 1) ,-x2  (…  相似文献   

12.
《河北自学考试》2004,(1):43-4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p→q与p←q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B.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C.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2、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若所有S都是P,则S与P之间可能有…  相似文献   

13.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只是给出一些特殊关系式的函数,它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同学们解题时思维常常受阻,思路难以展开,而高考中又经常出现抽象函数,考查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鉴于此,本文对一类抽象函数进行探究.【例1】函数f:{1,2,3}→{1,2,3}满足f(f(x))=f(x),则这样的函数个数共有()A.1个B.4个C.8个D.10个解析令f(x)=t,则f(t)=t,其中t必须为象集合中的元素.可知对于象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且在原象集合中),在f的对应下只能本身对应本身.这样可分为三类:(1)如果象的集合中的元素和原象集合的元素相同,只能是f(1)=1,f(2)=2,f(3)=3,这样的函数有1个.(2)如果象集合中只有两个元素,如{1,2},则有f(1)=1,f(2)=2,这时3可以对应2或对应1,有两个函数,共有C32×C12=6个函数.(3)如果象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如{1},则只能是f(1)=1,f(2)=1,f(3)=1,则这样的函数共有3个.所以满足条件的函数共有10个.评注一些同学误认为f(x)就是f(x)=x,其实由f(f(x))=f(x)只能肯定象集...  相似文献   

14.
思考练习一 1.(1)、(3)、(4)不能组成集合,因为“高个子”,“较好的学生”、“周围的市镇”都是一些模糊的语句,不能确定集合的元素。 (2){x|x=Z,且x≥3} 2.(1)、(5)对;(2)、(3)、(4)不对,因为集合中不能存在重复的元素,(应)改为{2},(3)改为{x 1},(4)改为{0}。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数学的概念主要分布在必修1-必修5和(文科)选修1-1、2,(理科)选修2-1、2、3、选修4-1、2、3、4、5中,大约554个概念,其中大部分的概念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难以与现实生活的原始对象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  相似文献   

16.
(一 )2 7 什么叫做映射 ?答 :映射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如下 :设A与B是两个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使得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则称这一对应 (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 f)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f:A→B。如果有映射f :A→B ,使得a∈A和b∈B对应 ,则称b为a(在 f下 )的象 ,a称为b的原象。对于映射这一概念 ,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 1 )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集合与对应是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7.
1.完成一件事 弄清"一件事"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 (1)映射问题 例1 已知集合A={a,b,c,d},B={e,f,g},那么从A到B的映射共有多少个? 分析 首先应将"映射"的概念弄清,映射是指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惟一的元素与它相对应.从映射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两个特征: (1)集合A中的元素不能剩余,集合B中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中学数学课本中对集合描述为“集合是指某些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的全体”,并规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为:(1)如果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规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为:(1)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2)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3)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4)集合A的补集记作A。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切勿混淆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这些“集合语言”用集合符号表示,使用适当既直观又清楚,因  相似文献   

19.
一、映射定义精读1.映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与集合一样,是一个原始概念,不能用更基本的概念来定义它.理解对应概念应注意下列两点: (1)A的元素都能在∫下确定至少一个元素属于B,即A的元素都“参加”;  相似文献   

20.
假设 T=ABC 是一个三角形,它的边满足 AB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