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先生出版了《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著者高屋建瓴,首先厘清电视批评的概念、标准方法及原则,提出电视批评要注重经济属性、制度审视和全球眼光(第一章)。第二章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述评西方的电视批评理论。后面四章相对偏重实践:第三章论述了电视批评的六大本土对象(豪华、滥情,戏说、聊天、猜奖、破案)。  相似文献   

2.
3月30日,为庆祝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理论月刊《电视研究》20周岁生日而举办的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电视研究》第一任主编洪民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电视研究》副主编赵立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王建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李建臣处长等,以及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广播电视期刊界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电视研究》期刊乃至广播电视理论期刊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欧阳宏生教授主编的《中国电视批评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57万字,共12章,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电视理论发展的著作,具有填补理论空白的重要意义。全书对中国电视自诞生以来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概览.  相似文献   

4.
王琛元 《新闻记者》2023,(10):45-56
国内传播学界对于戴维·莫利受众民族志的讨论往往局限于《举国上下的受众》和《家庭电视》两部作品,将其理论背景简化为“编码与解码”,未能注意到莫利在理论资源方面的持续更新,更对其在1990年代之后的演变重视不足。本文以莫利不同阶段的受众研究作品为论述对象,将其置于文化研究的思潮演变中予以审视,认为莫利的受众民族志强调能动和结构间的辩证关系,受众与其说是经验对象,不如说是反思文化霸权的枢纽。  相似文献   

5.
11月13日至10日,“2003中国电视研究与发展理论年会”在北京·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陕西电视台共同主办。全国有42家省级电视台、直辖市电视台、部分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相似文献   

6.
电视实务研究是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中最鲜活、最富时代感的研究内容之一。2004年的电视改革和实践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与此密切相关的电视实务研究也显得异常活跃,多种观点和理论碰撞、争鸣、嬗变,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成果。本试从生产环节和发展战略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湖南大学彭祝斌教授主持的电视内容产业研究三部曲——《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发展研究》《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成长研究》和《电视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三本新书是彭祝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5BXW007)  相似文献   

8.
王卓慧 《新闻知识》2012,(10):24-26
雷蒙·威廉斯是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电视研究第一本理论专著《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的作者。电视效果研究从发端就是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风靡于学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威廉斯以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对实证研究提出质疑与反对,并认为电视效果研究必须将电视放入历史与社会的宏大背景中,才是真正的电视效果研究。按照这样的学术逻辑,威廉斯发现电视产生的效果实质上是出乎电视控制者的预期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大学》2015,(1):2
《电视研究》自1985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电视实践的经验提升与电视应用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先后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行列,也是中国知网独家合作单位之一。《电视研究》以其前瞻性、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的专业品质和在电视业界、学界拥有的较高影响力,深受电视工作者、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的《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是电视理论研究的渊源之一,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阐述电视的,与其以往批判理论有何不同,本文尝试做一次全新的解读。本文认为阿多诺的这篇文章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第一篇以电视为主题的专论,他继承了阿多诺批判理论的风格,但也尝试用内容分析等实证的手段对电视做一分析。另外,他也引入了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电视如何产生效果,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电视的多层结构对受众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对制作电视的电视人加以了关注。  相似文献   

11.
郭五林新著《电视传播艺术研究》一书于2001年1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事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课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传播艺术概观、电视传播艺术综述、电视剧传播艺术研究、电视广告传播艺术研究四章,共21万字。书中很多文章在《电影艺术》、《电视研究》、《当代电视》、《深圳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现代广告》等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欲购书者请与作者直接联系:地址:四川省宜宾学院中文系 邮编:644007 电话:0831-8052799 354…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视走向传播的全球化;影视的国际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不深刻的影响电视运作,影响《世界影视博览》的现在和将来。 一、传播理论视野中的《世界影视博览》 传播学中的“传授双方互动论”认为,受众的主体地位正逐渐得以确立。它对于电视的意义在于,电视从业人员开始研究受众心理,考虑受众的需求。 电视的娱乐功能和观众的娱乐需求得到真正的尊重,这是《世界影视博览》生存的基础。它在观众的需求和电视功能的开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世界影视博览》是以世界电影电视动态、电影电视拍摄花絮、影…  相似文献   

13.
张雪姣 《视听界》2013,(3):39-42
社交电视作为一种“看电视的革命方式”,被《连线》杂志评为2011年六大技术趋势之一,发展前景看好。但是这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切能使看电视的行为社会化的形式都属于社交电视的范畴。国外已经有若干社交电视研究模型和实践方式,但在中国还没有确切的实现方式。本文在国外社交电视研究和实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视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提出关于社交电视的可能实现方式,明确其实现中的若干关键因素,对社交电视的实现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钟鑫  张婧 《新闻传播》2009,(8):130-130
文化研究学者戴维·莫利(David Morley)是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首席教授.贯穿莫利整个传媒学术研究的主线是电视受众研究。他从对BBC《全国新闻》观众研究开始,以不同学科理论为支撑,逐渐把电视受众研究.的视野向全球空间延伸,分析了新传播环境下的公共与私人、全球与本土、以及国族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专题理论走向自觉──兼评《电视专题论集》、《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张洪电视理论界的有识之士愈发感觉到,如果理论高度上不能更上一层楼,实践的水平也难以有所提高。专题书目的叫法虽然“百花齐放”,繁荣景象的背后也透露着不规范、不严谨。199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王卓慧 《新闻通讯》2013,(12):36-38
雷蒙·威廉斯是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电视研究第一本理论专著《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的作者。电视与技术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威廉斯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用大量的电视史实与他雄厚的文化研究实力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技术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在既定的社会模式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六月六日举行的《电视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首都广播电视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在我国50多家电视专业刊物中,《电视研究》已成为有影响的权威性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18.
索尼娅·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系伦敦政经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社会心理学教授、前系主任,是受众研究、儿童与媒介研究、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家。此次笔者就受众概念、受众研究的新动向等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受众概念,受众理论及其再思考问(吴世文等):我们想从您的专箸《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谈是。您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受众(audience)的技术解读,让电视与电视现众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9.
符刚 《记者摇篮》2009,(6):53-53
电视研究工作是构建电视思维、创建先进的电视理论、提高电视事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电视研究机构应当充分认识电视研究部门的重要作用,确立其应有的地位,促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电视研究部门所处的位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属于台务会领导下的独立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套大型的《电视艺术丛书》正在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总结我国电视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电视艺术创作的质量提供参照。《丛书》包括理论、历史、作品三个系列,其内容涵盖了电视艺术的所有方面。理论系列的《电视艺术通论》(陈志昂主编)已经出版,《电视美学》(仲呈祥著)、《电视艺术诗学》(朱汉生著)、《电视编剧艺术》(黄会林主编)、《电视导演艺术》(周金华主编)、《电视表演艺术》(梁伯龙著)、《电视摄象艺术》(朱羽君著)、《电视声音艺术》(张凤铸著)、《电视与音乐》(陈志昂著)、《电视美术设计》(刘大宣著)、《电视剪辑艺术》(傅正义著),将于1993年全部出齐。历史系列中的《中国电视艺术史》业已发排。各书对有关专业的理论与技巧均有详尽、系统的论述,每种篇幅均在35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