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了全国侠义小说研讨会。会议讨论了侠义复仇与过激行为问题;《水浒传》侠义的多向度以及在其中出现的文侠形象;清代公案小说对《水浒》侠义精神的背逆与“伪侠”的出现;清代的女侠与情侠问题;侠义小说中的“混混儿”是侠义的变形。会议还讨论了三派侠义小说的写法及影视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2.
清末时期,侠义精神体现出更多的时代色彩。梁启超的《中国之武士道》通过对日本武士道的借鉴,试图将侠义精神改造为可资“新民”的道德体系,这一点,得到了同时代的思想先驱如杨度、马叙伦等人的应和,以及诸多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的自由阐发。而体现在文学方面,一是诸多的原创侠义小说强调了侠的为国为民的特征,二是不少翻译小说也为这种侠义精神新质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这些小说在倡导新的侠义精神的同时,也不免掺杂了一些传统因子。  相似文献   

3.
晚唐五代侠义小说中的侠者形象是豪侠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个投影,活跃其中的豪侠之士充分体现了侠义精神,在这些侠士中,武侠世界中的侠女第一次大放异彩。这些卓越不凡的侠女的一件件侠义之举表现了洒脱豪迈的侠者风范,在中国豪侠题材小说史上达到了侠女形象创作的高潮,对后世侠女形象塑造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庸武侠小说是在现代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侠义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心理学视域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探讨侠义行为的实质、影响因素,发生发展和后果,以及侠义行为对我们现实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国武侠小说的高产,纯粹是一股文学逆流,是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赤裸裸地反动.也是对古代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宗旨的侠义小说的异化。这表现在以江湖世界取代现实人生,侠义精神异化为江湖义气,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等六个方面。它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国文学的品位,也具有极大的消极麻痹、甚至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7.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8.
侠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自兴起就一直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观念和认知态度。随着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期,侠义思想和侠文学的发展也在唐代步入高潮。众多文人士子在诗文中歌咏"侠",甚至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描写侠义形象的小说。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传世的1400多首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侠"的作品,但诗人长期被认定"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其对侠义精神的认识往往被人忽视。以杜诗为研究基点,试对杜诗中所反映的侠义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千古文人侠客梦;重诺轻生侠义行;为国为民侠之大;近世仁人犹重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侠义精神与文人情结结下了千古良缘,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侠义行;为民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民,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为国为民侠之大;侠义精神迎来了它发扬光大的暖春。此皆归因于近世仁人尤重侠。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当代的武术文化的复兴、武术教育的深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侠义精神论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千古文人侠客梦;重诺轻生侠义行;为国为民侠之大;近世仁人犹重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侠义精神与文人情结结下了千古良缘,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侠义行;为民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民,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为国为民侠之大;侠义精神迎来了它发扬光大的暖春,此皆归因于近世仁人尤重侠。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当代的武术文化的复兴、武术教育的深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颂扬侠义,表现、褒扬了先秦古侠和司马迁所归纳推崇的侠义精神、侠义伦理。《三国演义》中的侠义内容来源于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及作者的加工虚构。  相似文献   

12.
在唐传奇主流题材的变更之际,出现了"侠义"与"爱情"因素并存的小说。这类小说的创作有其共同特点:在侠义方面,宣扬救人于困、重义轻利、知恩图报等传统侠义精神;在爱情方面,从正反两方面颂扬真挚的爱情。同时,这类小说在增强"侠"的"义化"程度、扩大行侠的阶层与范围、增加女性角色描写比重等方面,对后世侠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侠义小说研究中"重论轻史"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者对于魏晋侠义小说往往存在习惯性的忽略。必须看到,魏晋时期,中国侠义小说出现了"夺宝"、"行侠"等新的叙事主题,并呈现出好奇、通俗的审美倾向。对魏晋时期侠义小说的重新开掘,能够有效地弥补中国侠义文学发展史研究中的汉—唐历史断层,重新建构中国侠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4.
燕赵成语是指与燕赵地域或燕赵文化相联系的成语。好气任侠的燕赵文化精神赋予燕赵成语鲜明的文化特征——雄浑刚健的侠义气质。燕赵成语展现的侠义精神与当代社会的正义精神具有内在关联性。侠义精神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与伸张正义的勇气、意志可以作为合成元素,整合到当代社会正义精神中来。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推崇侠义的,所以《史记》中弥漫着侠义的气息。司马迁对侠义的理解是深刻的,以《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为代表的一些篇章阐释并弘扬了侠义精神,褒扬了刺客、游侠重然诺、轻生死、趋人之急的品质。在汉代统一、昌盛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官场正义臣子能面折庭争、犯颜色以达主义,成为新的文化背景下的侠士。  相似文献   

16.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武打片在屏幕上占尽风流:报刊上登载的《大刀王五》、《燕子吕三》等作品也是不胫而走,到处风传。这类影片(包括电视片、录像带)、戏剧和小说,多是取材近代豪侠人物的故事传说,或根据古代侠义小说的某些情节编写加工而成——不妨称之为近代侠义作品。它们在题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基本上继承、借鉴了古代侠义小说的章法,当然也有所创新发展。因此,探源溯流,简略的探讨一下古代侠义小说的演变及其美学意义,对认识评价这类近代侠义作品的美感作用及社会功能,或许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痛心疾首于墨家侠义精神的丢失和异化,坚守墨家践行的原侠精神是鲁迅思想世界中的原侠呼唤,其所赞扬的原侠精神是一种为正义、为民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墨家大侠风范。鲁迅文本以民族生存和民族利益为基本立足点,向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各国列强和封建势力发出了复仇的呼声。作为荒原驰骋的侠义之士,鲁迅不仅自己表现出崇高的侠义情怀,就是对于那些身上携带有尚义任侠基因的青年一代,鲁迅同样是竭力提携、关爱有加。  相似文献   

20.
"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