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凌晖 《现代视听》2012,(10):63-65
近些年,3G、移动互联网和微博客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兴起,为我国新媒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兴起,自媒体慢慢变成人们可以自己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参加社会事务的一个共同的所在。然而在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存在一些问题,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的素养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公民媒体在社会上全面出现自媒体会遇到怎样的素质考验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对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相关案例探讨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升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0):57-60
全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为公民理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的构建,而媒介素养教育对弥合全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鸿沟的不同类型,探讨其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理清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以期跨越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搭建公共领域、培养公民意识、彰显公民身份,促使公民社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提高公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下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尤其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民面对微博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假新闻被多家媒体在官方微博转发,这一典型事件的分析,提出自媒体时代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先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卫在给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的专稿中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受众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能力(民主社会的公民),促进公平表达和信息公平流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个人解放的过程,不能造成新的文化压迫。①这里的关  相似文献   

8.
邱昊 《东南传播》2012,(1):104-105
高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模式必须被纳入当前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吸纳、转换等方式,形成新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在持续的文化和社会建构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将公民意识的培育融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在新的媒介和社会环境下以一种现代性的姿态实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传承、延续和"再造"。  相似文献   

9.
杨梦斯 《中国广播》2016,(10):93-93
公民媒介素养培养从根本上讲,需要政府、媒体和公民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申金霞 《新闻界》2012,(9):68-73
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从"保护主义"到"信息产制"的范式转变,当下活跃于自媒体平台的公民记者,其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与"挪用能力"的培养;媒介话语权的有效运用与"分布性认知能力"的培养;"模拟能力"与做一个负责任的传者的培养。其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个人化、碎片化的媒介素养习得;二是社会化、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公民共享新闻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华南虎照事件为由头,分析公民共享新闻时代出现的原因和公民共享新闻存在的影响。文章认为全民共享新闻时代必须到来,应从多个方面重申传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维护这个新时代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重点课题,尤其是微博时代来临之后,面对微博信息的杂芜,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本文试图结合对微博信息传播特征与传播模式的分析,从公民媒介素养的角度阐述我国公民媒介素养匮乏的表现,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莲莲 《传媒》2019,(17):83-85
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新媒介素养的养成首先要求我们转变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将之作为公民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帮助公民理解、识别和使用新媒体,构建学校和社会并行的分类教育体系,并以提高公民的信息管理能力为落脚点,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4.
马晓静 《今传媒》2016,(3):14-15
新媒体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被广泛传播使用,已经与当下社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诞生的同时,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可以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新媒体的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会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造成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我们现代整个社会的媒体素质和新媒体环境的建设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法律、媒体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都市女性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繁衍生息的责任,还肩负着教育后代的使命。都市女性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在新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内容无孔不入的今天,不断提升都市女性的媒介素养,发挥新媒介的良好作用,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对新技术环境下都市女性媒介素养的研究中,以女性时尚类电子杂志为例,分析都市女性的形象,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最后探讨提升都市女性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微传播对转型期社会的言论生态及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其在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凝聚公民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高效性,都促使我们对微传播视域下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助力进行研究。本文从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场域特性;公民社会微传播的媒介内容特质;微传播语境下公民社会塑造的思路与路径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社会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微传播媒介特性。在微媒介赋权的过程中,媒介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发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一个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公民积极参加的社会活动领域正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17.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英国小学媒介素养的特色,比较中英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对于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史,概括了当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指出并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在终身学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婵君 《新闻世界》2012,(10):174-175
电影《搜索》讲述了一位刚得知自己身患淋巴癌的女白领在公车上不让座遭到曝光,被人肉搜索进而遭到网上恶意攻击,最终选择自杀的故事。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新媒体时代,作为参与者乃至发布者的公民在参与网络事件时,仍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以致酿成网络暴力等诸多不良影响,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