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独特内涵与问题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仅在“课程结构”中提到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即“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在牵涉面极广的课程改革中,仅仅用“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来指导农村的基础教…  相似文献   

2.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所以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是改革农村普通中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强调多学科的…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主动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的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城市郊区的一部分中学生毕业后可能会走向社会,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他  相似文献   

5.
改变中学课程过分专业化的倾向,本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农村中学既要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学生共同需要的基础,又要为初中毕业  相似文献   

7.
一、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新课程教师教育力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各门课程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 ,重新为自身定位。“历史 ,作为一门最古老、传统的学校课程 ,于今面对的问题主要不是所谓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教育地位’变更问题 ,更不是‘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认识’‘学科现代化’等有关学科生存的‘新问题’ ,即‘学科价值论’的问题。”正是在深刻反思现代历史课程的独特价值基础上 ,针对教师们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赵亚夫老师主编的基础教育力作———新…  相似文献   

8.
亲历了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尝尽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认为只有"全面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重,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蓝建 《农村教育》2005,(5):9-12
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办好农村教育,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当前,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周济部长也指出:“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课程改革的三点提醒》、《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吗”的不同意见,进一步提出: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软着陆”意为课程改革要“放慢速度,调整方向,确保安全,确保成功”。课程改革要回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准确地理解《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完善《纲要》;课程改革需要引导,不要误导;课程改革需要大家一起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1.
曾本友 《教学研究》2006,(6):549-552
“绿色证书“是农民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他条件的资格证明,它是经当地政府或行业认可而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因此,农村初中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开发和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拉尔夫·泰勒以四个"泰勒问题"建立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架构——泰勒原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十年的今天,重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并以之为鉴,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反思很有必要。它将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生成’与‘预设’"以及课程评价的"‘一元’和‘多元’"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基犤2001犦7号文件,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千呼万唤之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终于浮出水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目标是发展个性,它是选择和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内容的陈述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追求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市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学习‘新纲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及全区贯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训班于 2002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山水大酒店顺利举行。 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贯彻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探讨幼儿园在新形势下课程  相似文献   

16.
在十年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方面,呈现出了以下特点:〈br〉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所要达到的层次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美、加、日、英、法、韩等20多个国家的60位著名专家和200多名国内学者就全球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诸多议题,包括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课程发展趋势、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对话、交流与沟通。其中,钟启泉教授的主题发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中的某些观点引起了笔者的共鸣。钟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教研室’的‘行政化’大行其道。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研室’建制适应了‘应试主义教育’的一套,几乎处于‘经验主义’的封闭状态和‘分科主义’的割裂  相似文献   

18.
过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倡导者、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认为,"研究性教学"意味着"教学的本质是研究或知识创造"。在张教授看来,"‘思想’意味着探究、创造与问题解决",而"‘体验’意味着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由此生成兴趣、关心和意义"~[1]。我们注意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课程整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谈一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