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留学教育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1978年底到1985年底,我国已向五大洲七十六个国家派遣留学生三万八千多人(包括自费、自费公派和公派),其中,已经学成回国的有一万六千五百多人。七年间的派遣数量是“文革”前十七年派出总数的二倍多。应当如何全面评价留学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是制定正确的留学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本文拟就留学教育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我  相似文献   

4.
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日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都是单向的《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事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中日留学生交流空前发展,从过去单向派遣发展为相互派遣、双向交流的新阶段。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打开了新的到国外留学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自1950年首次派遣留学生以来,40年间取得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50——1987年间,我国共约派遣7万多人出国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归国后,已成为各方面的领导管理者、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确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存在许多问题,对之进行历史的反思,无疑将对日后留学教育大有裨益。概括而言,留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指导思想不明确,把留学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工具,丧失了留学教育的本来意义。这是新中国留学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我国留学教育一直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留学生教育基本上都是单纯从政治角度去考虑的,甚至为了政治的需要,我国曾不惜废止向国外派遣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论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的奖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清末留学生出国的原因、经过及作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和研究成果,但对留学生回国后所享受的各种待遇问题却很少涉及,即使偶有涉及也往往因资料欠缺而一笔带过。为此,本文仅就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所实行的直接、间接和考试奖励等政策作一探讨,以揭示其对清末留学教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甲午战前,清政府对数量稀少的回国留学生实行了直接奖励政策。早在派遣留学生出国的初期,清政府对其回国后所受的奖励已做了粗略规定。1871年,在清政府批准陆续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夕,曾国藩、李鸿章对其回国后所享受的待遇曾规定:“此系选  相似文献   

8.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留学教育工作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复出后通过各种办法拓宽了我国留学教育的路径、发出了成千上万派遣留学生的号召、亲自打开了中美留学交流的大门;同时还改革不合理的经费、奖学金和人事制度,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一系列制度。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初期留学教育工作的开拓者、改革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官派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于1881年陆续裁撤回国。直到清末再度掀起留学热潮,而此时的留学教育较之于之前的留学欧美,在留学人员构成、留学国别趋向、留学生管理上呈现出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优惠的留学政策,吸引学生的留学选择.近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制定出系列的留学拉力政策,有效促进了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借鉴韩国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完善"一站式"的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作为改革的直接推行者,其对待改革的态度成为决定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新政改革的进程及其动力所在.以留学教育为例,督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教育的规模、成效及发展方向.端方为清末新政时期崛起的满族地方督抚,以开明务实、力行新政著称,他面对日益凸现的人才真空,逐步深化了对留学教育的认识,促成了较为完整的留学教育管理体系.他在各地任上不仅从言论上积极倡导留学教育,在实践上亦是多途径派遣留学生,在发展留学教育事业上走在了时代前列,端方本人亦赢得了时论的广泛赞誉.但是,受主观认识及时代背景所限,端方留学教育活动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对留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往往根据现实需求作临时性派遣,这显然不利于留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端方又将非教育范畴的政治目的交织在留学教育之中,突出表现为采取各种措施严禁留学生沾染革命思想,并将派遣留学生作为消弭革命的手段,彰显出清末留学教育发展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地处抗战前沿的河南对留学工作仍旧十分重视。对留学生的考选及派遣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也及时派出了一批留学生。日军占领河南后,大部分地区沦陷,当地经济受到重创,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河南的公费留学呈现出人数不稳定、经费短缺以及注重实科等特点。但毕竟在战争中坚持了下来,为河南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派遣出国留学生和鼓励自费留学是从清朝末期开始的,自1872年派遣首批学生出国至今已经历了120年。从19世纪70年代派幼童赴美留学到二十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派遣留学生去苏联、东欧等国家学习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留学教育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1995至1996年,全世界有120万人出国留学,其中48万去了美国,占三分之一还强。美国现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接受国。研究美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及有关政策,无疑有益于推动国际留学教育,对我国留学教育也有一...  相似文献   

17.
一、台湾地区人才外流与回归的概况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ZIOO万(1993年),有汉、高山等民族,是全国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的一省。在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退台湾至今的四十年里,台湾地区向国外和香港地区派遣了大量留学生,195O-1994年台湾地区的自费与公费留学生人数为116O32人(不包括以其他名义出国者和1989—1995年的自费留学生数),其中gO%以上留学美国。1950-1979年,回归人数6631人,仅占同期留学人员的11.6%,为人才大量外流时期,而1980-1988年,回归人数12…  相似文献   

18.
方宝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77-86
近十五年来,总体上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层级分割显著;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但高层教育留学生持续偏少,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偏低.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合作政策构建、华裔的文化维系与追寻、全球留学教育发展和世界汉语热等因素共同推进了东盟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警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积极优化留学教育结构,同时继续扩大中国—东盟学历学位互认政策构建,并着力培育和打造若干个东盟留学集中区.  相似文献   

19.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了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的谕旨,此举为清政府推行政治改革采取的第一个步骤。考察政治大臣意识到高素质的随从人员是考有实效的前提条件,遂将归国留学生作为重点选拔对象。在出洋考察过程中,具有留学背景的随从人员承担了几乎全部重要场合的翻译之职,正在国外留学且倾向立宪政治的留学生亦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考察事务,热情积极,展示出新知识阶层日益成熟的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同时,考察团亦将与留学生接洽、调查留学教育现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不仅在于为政府制定留学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也是了解、引导留学生的政治取向,进而与革命派争夺留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留学生,是指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尚未正式兴起之前,被派遣出国、具有最高学历(只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程度)的留学生,他们到国外一般是从中专、大学预科,最高从大学读起,这批留学生是我国留学事业的先行者。本文拟分四部分介绍:一、晚清时期19世纪后半叶,步履艰难的留学事业;二、清末民初我国攻读数学的留学生;三、早期回国的留学生开创了我国现代数学教育事业;四、早期留学生成为开展我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