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中央数十家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隆重推出新年度军队的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南京军区某部上士班长何祥美。中宣部称其"生动展示了部队大抓军事斗争准备涌现出的优秀士兵代表风采,树立了一个祖国需要、党和人民放心、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80后士兵楷模”。作为何祥美事迹宣传的具体组织者,我感到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人总是追逐新的信息。然而,有时“旧闻”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向南林、金晶、邱光华、武文斌、张艺谋、何祥美、翟志刚、萧克……在“记住2008·难以忘怀的人物”年终特刊上,我们呈现的8个人物,虽然早已家喻户晓,却依然牵动了读者的眼球,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之所以能够“老曲翻新、旧闻生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散文化笔法写人物。通过一篇篇画龙点睛的美文,让群“星”更加闪亮。  相似文献   

3.
李琳 《新闻天地》2004,(1):32-34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儿女是6-15岁的“艾滋孤儿”,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关爱之家”。这个家庭是怎样组成的?他们如何生活?……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家庭。  相似文献   

4.
图书营销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图书市场调研、选题开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广告宣传、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等诸多要素,诸多环节。只有在这些诸多要素都正常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图书营销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在图书营销时代,如何把握“社店关系”这个环节。业内人士常称出版社是出版的“上游”,而将书店称为出版的“下游”。随着中国书业竞争加剧,无论是“上游”出版社,还是“下游”发行环节,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社店上下游之间,原来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因…  相似文献   

5.
顾国庆 《新闻实践》2014,(10):83-85
引子 “契合度”这个词是近几年才流行开未的,一般理解指诸多元素间的匹配程度,常用在管理、信息等行业中。 契合度在新闻实践中提得还不多,或许跟其作用不是特别“刚性”有关。但实际上,契合度在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中用得还是很多的,只不过大家很少提而已。  相似文献   

6.
说来也巧,这个题目的得来是由“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报道问题而受到启发的。在采访和编稿中,经常接触到新闻事实的信息流失和变形的情况,要么是写出的稿件抓不住事实的主旨,要么是把大事写小了,要么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当作西瓜南瓜来重视。诸多遗憾,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我是颛桥中学的一名老师,来自安徽,今年留沪过年”“我是一名保安,是湖南伢,今年在沈阳过年”“我是幼儿园大班的杜纤浔,河北人,妈妈说今年要在北京过年”……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就地过年的合力,当跟远方的亲人视频拜年成为一种新风尚,这个牛年春节注定要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线”是美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也就是说,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是离不开“线”这个基本元素的。因而认真研究探讨“线”的审美特征,不断加深对“线”的概念的正确认识.对驾驭和掌握好“线”这个艺术手段,是大有裨益的。本人经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就“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报纸的新闻标题,需要具备诸多要素,但“准确”应该是基础,应该是第一位的。一条标题无论如何生动、形象和富有文采,如果它不是建立在“准确”这个基础上的,就必然会影响稿件的立意和宣传效果,甚至造成舆论导向方面的错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把“准确”视为新闻标题的生命,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张永红 《视听界》2002,(4):37-37
“节外生枝”的本义是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而这里所谈的新闻采访中的“节外生枝”是指记者在采访提纲之外又即兴提出的新问题。当然,这个新问题一定是围绕采访主题的。就是说,“节”外生出的这个“枝”一定要在“节”上,“枝叉”虽  相似文献   

11.
让“三农”报道鲜活起来,应该念好“准、深、近”这个“三字经”。首先。要力求“准”字。服务农村改革。从农民的意愿来讲,他们希望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由于他们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变成一个热门的媒介经济研究的话题。文章很多,多数依据的是经验。而这个研究话题最需要的是科学的论证,它应包含哪些要素,有哪些获取的路径等诸多问题,需要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馒头》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诸多的社会意见已经在热烈讨论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文艺批评的形式和自由度边界,以及胡戈为典型的“后现代”大众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恶搞和解构。关照这个事件,实际上也就是在关照:在这个飞速变化中的社会,旧有体制上产生的思维方式及社会、文化观念,正在与新一代的观念、思维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怎样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4.
“最”这个字儿,仿佛是我们某些记者的“专利”。如若不信,那就随便翻翻我们的报纸,看看我们的电视,听听我们的广播,诸如:“某厂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产量最高”、“价格最优”、“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等最为动听的溢美之词,可以说是充耳塞目。但每每闻悉这最常用的词汇,总免不了心里一怔:诸多之“最”,是否真可称“最”? 有人猜,那诸多之“最”,多半是记者随心所欲之作。只要不是宣扬同一类产品,似乎很少有人去追询究竟谁家堪可称最;就是宣传同类产品,似乎也很少有人去追询谁是真“最”,谁为假“最”? 只是日前在同一家全国性的报纸上,当我看到两则宣传同类产品的报  相似文献   

15.
30多年来,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激荡起澎湃的改革大潮,诸多新生事物应运而生。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光彩夺目的中国都市报群体,就是这诸多新事物中的一个。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纸媒“夕阳产业论”、“消亡论”。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6.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7.
“清纯女”跟处女一样,不过是男人把女人当作性对象的想象和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山楂树之恋》中的“清纯女”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豪乳”,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18.
洪卫中 《兰台世界》2014,(1):123-124
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根本旨趣不外以“修身”、“齐家”这个儒家理念来对后人乃至所有士人在自身和家庭两个方面作出诸多规范性论说,以期引导后人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指出关于“互著”、“别裁”这两种文献著录方法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诸多分歧。梳理学界现存的种种观点,尤其是剖析王重民先生在《校雠通义通解》中的归纳与分析,考辨“互著”、“别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两者起源于刘歆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办好县市报,各报的总编辑都有其独到的经验和路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一条可能是共性的,即它不是靠总编的“独唱”、也不是靠正副总编的“二人转”所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靠编辑部这个群体和衷共济的“大合唱”。如何才能指挥好这场大合唱,笔者以为,尽管因素诸多,但总编辑的待人以诚至关紧要。本文仅就此试谈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