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课堂教学纪律是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手段,我们不能因为不赞成某些教师错误地利用体罚,如关晚学、贴标签、扣分等极端的手段来加强课堂掌控而忽视必要的惩戒对学生的道德、习惯的规约作用;我们可原谅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但却不能原谅或姑息放任他们所犯的错误;没有惩戒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惩戒不等于体罚;课堂上的这种纪律约束仅限于学生的行为触及了道德、纪律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或维护教师“师道尊严”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祖国新生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党和人民把祖国的未来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交给教师培养,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极大信任。在党的教育下,解放十多年来,绝大多数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肩负责任的重大,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都能热情关怀爱护学生,以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采取了耐心的、细致的、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学生。广大的少年儿童,在他们的辛勤培养下,正在茁壮地成长。但是,还有少数教师,在教育少年儿童的态度和方法上却仍然存在着问题。譬如, 有的认为,儿童顽皮,不听老师话,纪律不好,学习不好,只有采用体罚才能管教好。因此,学生迟到了,不准进教窒;学生写字不好,罚他重抄;学生吵架,训斥一番;……还有的教师虽也知道不应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办法来对待学生,但,一看到学生不听话,不守纪律就耐不住性子,就要大发脾气,有时甚至对学生施加体罚和变相体罚。显而易见,这种  相似文献   

3.
教师体罚学生,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但仍有少数学校的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防范教师体罚学生,可采取以下的对策: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减轻其精神压力;加强法制教育,做到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4.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尊重学生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起点,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态度。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的心去体贴学生。一、尊重学生,与学生平视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把尊重学生放到教育工作的主要位置。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良影响,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许多时候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学生,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他们以学生对自己“服帖”为荣,无形中拉大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校纪律严格、校规颇多、学生犯了平常的校规,就会受到老师的责备,甚至体罚。二战后,日本严禁体罚学生,然而,仅在过去的三年之中,就有五名中小学生被教师体罚致死。日本报纸也常揭露那些过分体罚学生的事例。据日本文部省记载,1986年有189名教师因过分体罚学生而被学校解雇。另外有900名教师,也为此而受到校方行  相似文献   

6.
常常有班主任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的时候,就用劳动来惩罚他们:打扫卫生、整理环境等。并认为此举有三得:一是让学生认识了错误并改正错误,达到惩罚的教育目的;二是学生通过劳动可以树立起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三是这种劳动能有效清洁学校环境,还警戒了其他同学。但我以为,此举不妥。首先,这种做法不合法。我国的《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惩罚学生劳动就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至少也是一种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故此举有违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其…  相似文献   

7.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这对教师来说肯定是有点冤枉,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得不得法,他们对那些所谓不够理想的孩子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行了,方法上就很少考虑。于是,简单粗暴,甚至于错把体罚和变相体罚都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懂得“钢”不是“恨”出来的道理,又使不出其他的招数,只是叹息现在的孩子难教。这里且不说教师原先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早就发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禁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在个别教师教育行为中时有发生。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威信,而事实上,在学生面前发怒、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但提高不了教师的威信,反而使威信大减,还会带来很多不利:1.对教师身体健康不利。心理学研究表明:怒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发怒时,会使内脏功能活动受阻,影响正常运转。古人说,怒则伤肝。如果经常发怒,还会引起疾病,损伤教师的身心健康。2.对教师的形象不利。向学生发怒,从表面上看,学生有…  相似文献   

9.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但必须是善意而适度的。一时下,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其实,这是社会对惩戒看法的偏差。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把教师依法对学生管理的手段等同于体罚。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把戒尺打出栋梁之材;而体罚已被禁止。但惩戒却不可随意摈弃。  相似文献   

11.
武进县小河区高墅桥小学教师万鹤声,一贯体罚学生,武进县教育局已给予他以开除教师职务的处分。万鹤声自任教师以来,经常体罚学生。他见到学生不守纪律、没有完成作业,不是耐心地进行正面教育,而是采用敲头、拉耳朵、招眼  相似文献   

12.
柏海山 《江苏教育》2007,(23):39-40
据《参考消息》(2007年4月4日)报道,近日生效的一项英国新法律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处罚不守规矩的学生。根据这项法律,教师有权用“合理的力量”管束有暴力行为的学生,有权没收学生的手机等私人物品,并有权在周六或放学后对学生实施关禁闭等体罚。结合该项新法律,联系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这样三条信息:其一,无论国外、国内,校园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如不守纪律、不服管教、有暴力倾向等;其二,教育需要惩戒的力量;其三,和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相比,该新法律赋予学校和教师比较高的法定权力,包括关禁闭等体罚手段,而且被冠名为“合理的力量”,而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是严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缪舜 《教育艺术》2001,(4):9-10
在小学校园里 ,常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因怒其不争 ,而做出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体罚、变相体罚、精神伤害等) ,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 ,造成严重后果。笔者以为 ,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用心良苦、本意善良、效果极差”的行为 ,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需要耐心帮助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这本应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共知之事。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有许多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孩子看 ,而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容器、机器人、成人 ,甚至是奴隶。如 :许多教师上课时 ,要求学生手朝后端端正正…  相似文献   

14.
体罚是一种区别于惩戒的违法行为.体罚的实施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对学生人身权利和自由构成了损害的事实,具有侵权行为的显著特征.<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体罚所致侵权责任归结原则和构成方式,以及教师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各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学校依法治校和教师依法从教提供了法律指导.为了预防和消除学校体罚所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应当在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教师法制教育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学生权利,应当尽快建立教育惩戒制度,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并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6.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依然存在。总体来看,易发、多发体罚学生现象的,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处偏僻地区的学校,这些学校一般离县城或集镇比较远,有些学生被体罚以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学生家长大多碍于面子不敢冒犯“师道尊严”,更怕得罪学校,只好忍气吞声。体罚学生的现象,在中小学尤其在小学的中低年级更易发生,甚至一些学生干部也成为教师压制和体罚学生的助手。一、体罚的危害性1.严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致使他们生理受损、心理扭曲…  相似文献   

17.
孙志杰 《河北教育》2008,(10):27-27
案例一: 某校长接到举报A老师变相体罚学生的电话,本想对这位教师严肃批评,并责成其向学生家长道歉,甚至要在教师会上通报,以此为契机进行一次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的专题教育。但转念一想后,这位校长把A老师请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请他先阅读网上的一个帖子《谁该为教师的冲动负责》,大致内容是:“一位教师因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把学生猛地一推,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20.
师范学校的学生,照例要到小学去实习。通过实习,许多人都会冒出同一个问题:“今后我对学生是该和气一点还是该凶悍一点?”这本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教师之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自然以和气为好,岂有凶凶喝喝的道理?不过这问题确也来自实践。在实习中,凶悍一点的实习生大都能驾驭课堂,而懦弱一些的却常被学生闹得无法讲课,最后不得不请原班主任来坐镇。每逢此时,一些原任教师就会告诫这些实习生:“莫给学生好脸色看,否则他们会爬到你头上去。”无奈之下,不少实习生也逐渐学会了板起面孔训人,甚至采用一些明文禁止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