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高原训练自墨西哥奥运会后逐渐兴起,现在已被国内外许多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很多项目上如游泳与田径等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对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与监控不利所致.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以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来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备战2010年冬奥会周期国家速滑队外教组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通过观察与分析高原训练前后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探讨高原训练手段在速滑运动员陆冰能力转换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中,有氧训练和陆上的专项训练占了最大比例;2)3周高原训练前后相比,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增高,但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则普遍出现下降;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运动员睾酮水平与高原训练前相比明显降低。该现象提示:高原训练前及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质量影响下山后的体能状态;训练内容转换时,相关的体能储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男子50 km竞走队12名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全程跟踪,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记录每天训练总量及训练强度.结果发现:上高原后,RBC、HCT、WBC、Hb、BU生化指标出现下降趋势,而T出现持续上升,且在上高原后第3、6周出现差异显著;高原训练期间,RBC、HCT、WBC、Hb、B指标变化不明显,高原训练第5周CK升高,T下降,且与高原第1、3、6周比较差异显著.提示高原训练期间各生化指标的变化与运动量、运动强度变化关系密切且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住低练对世居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 000m低压舱(10:00pm-6:00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 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 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 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为期4周,采用低住高练,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训练方式,每周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低氧训练期间两组运动员的WBC均先降低后升高。RBC、Hb、Hct均明显升高,且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训练结束后一周,男性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则明显高于训练前。男性运动员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CK和T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BUN仅在低氧训练第4周和训练结束后一周显著性增加。女性运动员CK值从低氧训练第3周开始显著性降低;BUN则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一周显著性增加;T值仅在训练结束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平原自行车队的运动员分别在平原、2 300 m的高原、实验室和公路现场训练的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通气阈功率低氧较常氧下降约20%,血乳酸值短期高原训练后较平原增长20%左右,由此提出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安排模式,以期为解决各种缺氧条件下的负荷强度问题提供有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传统的高原训练通常在一地进行,本研究尝试采用先在多巴进行2周训练,后到昆明进行2周训练的方式,以了解这种高原训练的训练特征和机能变化。本文采用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游泳队7名健将级男子运动员进行跟踪观察并测试生理生化指标,训练时间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10周。训练后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结论如下:1)本次高原训练的训练学特征为:第一和第二阶段以有氧训练为主,负荷量较大;第三阶段重点在高强度无氧训练,负荷量减少;第四阶段以调整和恢复为主。 2)本次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体重在上高原3周后显著性下降,下高原后1周即恢复至平原水平。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显著上升,说明高原环境和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变化。4)在3个月时间内,7名高水平运动员全部提高运动成绩,说明这种全新的高原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 ,建立用低压氧舱模拟高原 4 0 0 0m低氧环境的动物训练模型 ,观察VE干预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周模拟高原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明显提高 (P <0 .0 5 ) ,VE干预使这一变化更明显 (P <0 .0 1)。  相似文献   

10.
赛前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相关身体机能指标和有氧能力的测试,探讨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结果显示:此次赛前高原训练队员第一周的心率水平与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四周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磷酸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高原前的水平(P0.05);血睾酮水平上高原后逐渐升高,第三周与高原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后的最大通气量、最大氧脉搏和高原训练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科学的赛前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及身体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