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有的语文教师上课平淡乏味,学生无精打采,东张西望;有的教师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有的教师上课口沫飞溅,滔滔不绝,但听者昏昏;有的教师饱学经纶、学富五车,可一站上三尺讲台,学生垂耳恭听,上课听讲无异于听新闻联播。如何激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2.
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有这样一种现象 :有的教师才高八斗 ,上课能讲很多“背景知识”(但有时与新知无任何联系) ,也较风趣和幽默 ,学生听得天花乱坠 ,有时在一片笑声中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 ,学习效益并不高 ;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 ,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 ,学生听得轻轻松松 ,似乎明明白白 ,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 ,却往往束手无策 ;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 ,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 ,或讨论或交流 ,教师将课组织得“热闹非凡” ,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并不理想 ;有的教师做到精讲知识 ,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各种花样的习题和变式题 ,虽可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上课能讲很多“背景知识”,也较风趣和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但在一片笑声中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学习效益并不高;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做到精讲知识,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各种花样的习题和变式题,虽可使学生能够应付一些常规题目,但却往往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相似文献   

4.
一、忌上课滔滔不绝,叙史自我陶醉 上课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有的教师自恃历史知识渊博,学生爱听历史故事,秩序好维持,往往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听了许多公开课、研究课。这些课有的注重知识的广度,有的注重知识的深度;有的注重课件的漂亮,有的注重上课形式;有的课展示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有的课事先演练了多次,作秀多了些,观赏性太强,却少了一份真实……这些课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们的教学。结果是,一方面做课的觉得太累,另一方面,看课的觉得太远。信息技术课每学期36学时,假如我们每节课  相似文献   

6.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原因何在?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研究,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内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都属于组织教学。搞好组织教学是上好课的保证。尤其是体育课,学生都在操场上上课、活动,如果教师稍一放松,学生就容易放任自流,所以组织教学更为重要。下面就谈谈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第一,组织教学要贯彻在一节课的始终 1.上课开始时的组织工作。学生刚从教室走向操场时,精力比较分散:有的在嬉笑谈话,有的在回想刚才教师所讲的知识,有的在商讨刚才所做的习题,有的在温习或考虑着下一节课的测验或考试……上课铃一响,就应把…  相似文献   

8.
一、忌上课滔滔不绝,叙史自我陶醉上课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有的教师自恃历史知识渊博,学生爱听历史故事,秩序好维持,往往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上历史课。为激趣,教师讲故事无可厚非,但应短小精悍、画龙点睛,有助于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切忌过多、过滥、过长;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讲"出来。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情绪低落;而有些教师上课,学生全神贯注,听课津津有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学生不专心听课的原因不完全在于他们本身,与上课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要使学生能自始至终的专心听课,青年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种素质。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倦情绪,课堂上手捧书本,心不在焉。上课打瞌睡,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要么沉默不语,教室一片安静,要么与同学聊天,课堂闹哄哄;而教师呢,有的顾自讲课,有的上课花不少时间在训斥学生。因此,构建和谐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参与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中职学校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听过的政治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在课堂上却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这样的教学怎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不要说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提高授课效果,则是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田锦萍 《考试周刊》2013,(83):38-39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教学生课本上的音乐知识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是不能很认真地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教师在弹奏一些名曲,播放或教唱一些课外流行歌曲时,学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上课似游离课本内容,天南海北如天马行宅一般地神侃,实则尢处不紧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因而深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上课则是循规蹈矩,严格遵循书本,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学得沉闷厌倦,因而使得学生厌恶。  相似文献   

15.
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上课能讲很多"背景知识",也较风趣和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但在一片笑声中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学习效益并不高;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做到精讲知识,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各种花样的习题和变式题,虽可使学生能够应付一些常规题目,但却往往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这样的一些课,有时却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考试具有指挥棒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评价也同样具有导向功能,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重新审视,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师资有限,我又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教师。刚开始,我捧着音乐课本教音乐知识,学生根本不喜欢,有的要求教唱电视剧中的流行歌,有的要求只教唱歌词不学歌谱,有的要求做游戏……怎么办呢?我做了以下尝试。那天音乐课,我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伊始,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时,有的老师会说“学生不配合我上课”或者“学生积极发言,很配合我的教学”,而有的老师则说“我这样做是被学生逼出来的”,这两类不同的言论其实代表了当前我国教师的两类课堂教学观,也就是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和经验改造的教学观。“学生配合教师”说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丽 《考试周刊》2013,(54):42-42
<正>教师大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教师有气无力;有时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口若悬河,教师妙语连珠。同样外出听课,有的课堂会让听者啧啧称叹,回味无穷;有的课堂却让与课者连连摇头,大失所望。为什么同一个人,上课效果却时好时差,判若两人;同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上课的满意度竟有高有低,反差巨大。我想除了师生素质不等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讲授,运用的教学艺术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为什么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盎然;有的教师上课则气氛沉闷,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呢?实际上就是教学艺术的作用。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是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刻板的公式,也没有固定的程序,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材,灵活掌握和运用。 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的语言往往支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却产生的教学不同效果。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感人、紧紧吸引学生,效果很好。而有的教师上课却平谈、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受制于教师本身的素质,然而与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有重大的关系。教师通过语言组织教学、指导学生、传授知识,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