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思想精华的传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文化符号的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基本取向方面,要转换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兼顾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注重国际理解视野下的国家认同.在具体路径方面,要通过课程统整以及协同开发与共享,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注重教育的融合性、体验性和开放性,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实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问卷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在国家归属感上体现出矛盾性,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弱化,以政治价值观为重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低效,迫切需要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在内容上要以民族历史语言文化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认同教育为重点,在方法上坚持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多渠道渗透和多手段运用相结合、日常仪式教育和重大社会活动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自编国家认同、思政类课程感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澳门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澳门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整体水平中等偏上,情感领域略高于认知和行为领域;其因子在性别、年级、父亲国籍、父母亲文化程度变量上差异显著,尤以年级差异为甚。大多数学生能较好感知"品德与公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但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缺乏多元性;课程感知的因子在性别、年级、母亲国籍、母亲文化程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最为显著。国家认同和"品德与公民"课程感知联系紧密,课程目标感知程度是影响国家认同的关键因素,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影响甚微。建议关注国家认同年级差异,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查漏补缺;家庭教育是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的关键一环,开设"家长课程"注重母亲教育势在必行;"品德与公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要完善基本学力要求文件以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张忠宝 《教育》2012,(9):61
新加坡基础教育制度强调:认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多元教育。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即实实在在地落实分流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得到了新加坡家长们的广泛认同。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期限为6年,新加坡规定小学五年级开设分流课程并进行分流教学;初中教育期限为4年至  相似文献   

6.
灌输"我是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要义。新加坡以唤醒生存意识、打破民族认同、灌输国家意识、开展隐性教育为国家认同教育的特色内容,催生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新加坡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了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了权威政府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课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依据包含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5个类目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极为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含有相关内容的目正文和栏目数量共有89个,占目正文和栏目总量的9.68%;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广泛,其中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最多,尤其强调国民意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对公民身份、制度文化等内容涉及较少;注重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物理知识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政府和学者通常把爱国主义叫做"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信念.利用国家政策导向,新加坡通过学校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施中遇到种种现实困境。而STEAM教育理念因其先进的特性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因此,我们提出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导下,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来更好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举证,探讨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组织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国家认同知识、形成国家认同感和践行国家认同行为的重要场域.当前,我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应超越传统知识思维的实践窠臼,转向实践思维的"生活世界",更加注重国家认同教育与个体"生活世界"的互动性、情境性与体验性.国家认同教育应在受教育者"具身体验"的基础上探寻精准的实施路径:注重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互动融合,挖掘日常仪式教育与重大社会活动的教育意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多频共振的教育情境,发挥教育资源合力搭建全社会教育平台.据此,促进受教育者生成与践行国家认同行为,切实提升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