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排进攻(以下简称“后攻”)的广泛运用,给排球攻、防战术体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后攻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后攻”的防守方法,供大家讨论和研究。(一)后排进攻已是各强队的主要进攻武器之一:目前“后攻”风靡全球,广为各国男队所采用。国内各队也初步形成了在前排快攻的基础上结合“后攻”的立体战术变化,甚至一些女队也能掌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后排攻的“质”、“量”入手,展示了这一进攻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揭示出这一进攻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3.
提高防后排攻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年来排球运动的发展,后排进攻从起初仅以一种弥补前排强攻之不足的新技术,已发展到运用次数越来越多,由前沿发展到纵深,速度由慢到快,进攻点由单一到多点,由只有后排参与到前后排相互掩护组成的立体多点攻的进攻战术体系。目前,各国排球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上,而对如何加强提高防后排进攻能力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分析探讨,以期提高排球同仁对防后排攻的重视。-,后排攻的技战术特点后排进攻虽然可以从后排任意位置上进行,但也受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其一,规则的限制使后排进攻队员只…  相似文献   

4.
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所呈现出的新变化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二传手的传球线路由“传统式”,转向“立体式”;后排进攻亦由传统的“两翼”(2、4号位区域),转向“中央”(3号位区域),且攻击效果较佳;中国女排队员后攻能力薄弱,影响了该队“立体进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卫星传送的′99世界杯中国男排六场综合技术的记忆表象,不时在人们脑海中回放,发出一连串的提问和评议,中国队为何不发挥自己的“快”与“变”的特长,以快制高,以变取胜;为何“一攻”不强,后排进攻不利,技战术变化呆板,远不如1999年亚运会上中国男排的风格……。面对关注中国男排的广大电视观众和排球爱好者,笔者如何答疑人们的提问,还是从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和“发球”与“一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联系比赛实际进行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以求共识。1.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它标…  相似文献   

6.
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的量与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国外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国男排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后排进攻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及与90年代后攻技术的差异,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的使用频率与效果、后排进攻位置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后排进攻运动员掌握跳发球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初次看到邱爱华的名字,是在1998年新华社的一片文章,文章中用了“邱爱华时代”一词。 电视画面里,邱爱华的后排攻像一柄利剑,势不可挡;3号位的进攻如霹雳飞刀,神鬼莫测;跳发球则如炮弹出膛。刚刚出道的她,让人眼睛一亮。媒体一片欢呼:“她是国内最好的接应二传。” 而与她面对面的时候,场上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足球运动中的“三十六计”杭州大学体育系谢奇(接上期)2.3攻战计它是专门用于筹划谋攻的。进攻与防御是一对矛盾,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套计策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其中“调虎离山...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20年复旦大学男排及其他18支高校高水平男排的接发球、一攻、接扣球防守及反击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复旦大学男排技战术打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复旦大学男排的进攻实力较强,一攻和反击实力处于中上等水平,但调整进攻的能力相对较弱;拦网实力较强,但后排接扣球实力较弱;主要依靠主攻手和接应的前排强攻和后排进攻,适合采用“高举高打、力量制胜”的进攻打法。  相似文献   

11.
后排进攻的广泛应用,是90年代世界排坛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全面地分析了后攻的特点及国内外排球列强运用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后攻已被广泛运用,但就其战术体系而言后攻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住契机认真研究和大胆运用后攻技术,并将其有机地溶于自己的战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后排进攻的拦网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运动员身材的增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比赛中从后排发动进攻,已不再是前排进攻受阻时的一种“过渡”打法,而形成横向和纵深都有进攻的“立体”战术。后排进攻以其独特的过网区域和时间,给对方拦网的判断、起跳以及后排防守的取位造成困难,使对手鲜有还手的余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世界强队的后排进攻运用的越来越多,形成目前进攻战术发展的方向。拦网是抑制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如何根据后排进攻的特点,组织起卓有成效的拦网,争取比赛的主劝权,是当前排球运动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后排进…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男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2003-2004年度男排甲A联赛中几支强队比赛中进攻战术的统计和分析,说明男排在一攻时,是以平面进攻为主.立体进攻和后排进攻主要是在防反和一传不到位时运用。接发球是否到位是保证男排进攻战术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飞宇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2):36-38,46
对全国大学生女子67k、72kg、72+kg(下称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进攻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比赛中以横踢技术为基础,其中单个技术的突然进攻和3个组合得分率最高;2个组合的进攻最多,以“假攻组合”“攻攻组合”“步攻组合”为主;3个组合中“攻攻攻组合”技术和“假攻攻组合”技术是主要得分手段。并建议今后应该加强使用次数多和得分率高的进攻组合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最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17.
后排进攻起源于1997年的第三届世界杯男排赛上。当时波兰队的维托维奇、中国队的李建新、日本队的田中等人最先运用,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在这17年的排球运动发展中,后排进攻方兴未艾。从开始无意识运用,到有意识运用;从被动运用到主动运用;从男排运用到女排运用;从一攻到反攻;从次数少到次数多;从攻速慢到攻速快;从由一点到多点;从平面到立体等,无不反映后排进攻发展之快、效果之好。目前,已被世界各国男、女排所广泛采用,成为90年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发展趋势中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进攻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乒乓球运动不断发展的今天,“以攻为攻、以攻为守”已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也就是要求防守技术必须带有更多的进攻性.要进行“主动防守”。所谓“主动防守”,就是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的机会,算准对方的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在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主动防守相对被动进攻来讲,它具有稳定性、主动性、威胁性较大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付弧圈技术,可以在难以进攻或进攻难以产生效果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9.
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与防守的调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观看实况与比赛录像,采用对比方法对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美国、克罗地亚、巴西、俄国的一攻、防反、主攻队员的进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试找出不足与差距。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一攻稳定性不够,失误率很高;防反中拦网比重与拦住率不高,防守不到位;主攻队员强攻不强,远网扣球和后排进攻运用不够。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11):94-95
直板反手进攻,这项上世纪传统直板打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如今已经“濒临灭绝”。从直板反手攻的第一人葛新爱到庄则栋,再到现在已是国家队教头的秦志戬,直板反手进攻的技术也在一步步发展。早期的直板反手进攻多注重速度和落点,通常在近台展开。是抢先上手的手段。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反手攻由从前的击打为主转变为后来的拉打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