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4日,在广东茂名,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她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3.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4.
我有机会在湛江听了名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大教无痕课伊始,窦老师满面春风地融入孩子们,亲和躬身,又煞有介事道“:晏子,原名叫晏婴,人们为什么称他晏子呢?”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跃跃欲语。一男孩不及老师应允,捷足先登、爽言陈词“: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又厚爱百姓,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晏子。”“像…  相似文献   

7.
观课评教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对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本文拟从语文课程论的角度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关于选文的定位。(2)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3)关于文章体式及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语文的路上,沿途迷人的风景常使我沉醉。使我痴迷的是那一朵朵燃烧的玫瑰:《亲人》、《落叶》、《圆明园的毁灭》、《黄河象》、《秋天的怀念》、《晏子使楚》……徜徉于玫瑰丛中,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常常乐而忘返。折服我的不仅是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更缘于她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经常听一些大师级的课,名师成功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教学风格,还能让我们从中探究教学大师们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技巧。其中,提问的技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结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  相似文献   

10.
赵传波 《成才之路》2010,(8):I0018-I0018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必须精心预设好具体的阅读训练,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和密度。才能使阅读的效率提高。窦桂梅老师雀教学《晏子使楚》时,课堂就是大容量、高密度的,但看起来教学粮简单。窦老师引领学生立足文字,旁征博引,推荐名言古诗.  相似文献   

11.
课堂亮点     
“好事多磨”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讲到晏子“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三寸之舌,重于百万雄师”,要出示一位外交官评价晏子的话,可偏偏这时电脑出了点故障,文字点击不出来。这可是在全国小语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上的展示课,台下听课的老师个个拭目以待。窦老师却不慌不忙,一边搜索、点击,一边用她独特的北方口音拉长声调说:“正可谓——好事多磨呀!好——终于出场了!”话音刚落,屏幕上那段话就显示出来。窦老师的随机应变折服了场内听课的上千名老师。课堂教学不仅没有因此打折扣,相反陡增了一个亮点。“话筒在表扬你”前天在学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4日,和千余名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  相似文献   

13.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文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  相似文献   

14.
《晏子使楚》中的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也有同选一篇(或一种)文章的情况。《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则故事 ,被选入现行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一篇 ,是根据《吕氏春秋·内篇杂下》中的有关文字改写的。传诵千古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忠实于祖国的品格和机巧善辩的才能。在这个故事中 ,晏子的巧辩在于结合修辞方法和运用逻辑推理。晏子出使楚国 ,在“从何门入”与“齐国是否无人”两个问题上与楚王展开了斗争。“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面对楚王这一带有玩笑…  相似文献   

15.
任侠 《四川教育》2005,(10):40-40
[案例]教学《晏子使楚》 演小品.“出访”部分主要写晏子与楚王的对话,表现了晏子睿智、幽默的个性特点.当我建议学生用小品去表演这一部分时,他们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6.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7.
“爸!吃饭了!” “好的!再把《晏子使楚》的教案看一遍。”我依然盯着教案,因为明天要上公开课。  相似文献   

18.
吴福雷 《小学语文》2014,(1):111-112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晏子的才干就浓缩在一个“辩”字上。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终于上完了,作为上课教师的我却没有得到预想中的那份释然。久久不愿提笔,甚至不愿回忆之前的整个过程!一直想让自己“跳”出来,多角度地回顾、品味整个的备课、上课过程,理性地分拣出收获与不足。2012就要挥手作别,特此反思《晏子使楚》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