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为什么叫“生命桥”?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  相似文献   

2.
《黄州快哉亭记》是历史名篇,对其解读的文章不少,许多文章读后,总觉得有些隔,对《黄州快哉亭记》的整体分析不清晰.“快哉”,是否写了“三快”?“三快”的关系如何?第二段写了“两快”,一是景物之观,二是人文遗迹.这两段作者放笔写来,确实凸显了快哉亭的美感,令我们一般人看后,都有快感.  相似文献   

3.
快感与快速     
面对日新月异、纷繁芜杂的信息社会,快速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需要。阅读如何做到快速?除了从方法上探究外,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阅读心理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什么是“快”?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快”是从“心”旁的形声字,本义是表现人的心情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王章俊 《学与玩》2023,(5):22-23
<正>小读者们,如何深入阅读一本自然科学类的图书呢?让我们一起变身为聪明的“侦探”,寻找书中的“蛛丝马迹”吧!例如,我们一起翻开《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起源到登陆》《从陆地到天空》《从野性到文明》这三本书,如果耐心细致地阅读,就可以从中探寻到地球生命40亿年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马加爵案虽然早已尘埃落定,但由该案引发的思考却袅袅未绝。本刊《阅读视界》栏目选摘一组文章,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发人深省的“声音”。关爱别人,珍惜生命。——编者  相似文献   

6.
《乐话》是一本早已被中国音乐理论界“忘却”的近代乐论名著。 《乐话》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又何以要“重估”?为了向读者作个交待,只好先叙缘起。 一、缘起 《乐话》在“文革”中,曾被评估过一次。 1973年12月23日,《文汇报》上登出了一篇署名“殷言石”的文章《老谱袭用 旧调重  相似文献   

7.
再见依儿     
一年前的今天,我们是失魂落魄的——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与我们不告而别,我们只有静静地坐在那里回忆、想象、思考。想到那一张张恐惧甚至扭曲的脸庞,不禁感到无奈,黯然落泪。听!一个声音那样坚强与从容:“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是他们,是他们回来了!”“喂,你们快醒醒,是他们回来了!”我赶忙推醒身旁的伙伴,很兴奋地说:“他们回来了。”“他们?谁呀?”伙伴很疑惑地问道。“谁?难道你不记得他们了吗?就是去年与我们不告而别的朋友。”伙伴噌的跳起来。“在哪儿?在哪儿?快告诉我。”“他们来了。快走!”看到不…  相似文献   

8.
序曲:“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爱的奉献》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爱可以包容一切。”是啊,我们不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吗?我们拥有爱,我们同时也懂得付出爱……  相似文献   

9.
①从而实现了我们早已开出的支票: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报》2000年8月9日第1版)动宾不搭配。“实现”是“使成为事实”的意思,如“实现理想”“实现四化”等,“支票”如何再使它成为事实呢?应把“实现”改为“兑现”。②而那些企图借助别人升值自己命运的人更应切记……(《知音》2000年11期59页)短语“升值自己命运”中动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刻录着革命英雄主义激昂旋律的“狼牙山五壮士”故事,不仅早已家喻户晓,而且也影响了几代人。但来自3月24日的《新京报》报道说,上海市新语文教材已经正式删除《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同样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我认为,让“五壮士”淡出语文教材,实际上彰显了一种“生命理性”。首先,让“五壮士”之凄美故事淡出语文课本,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在我国,生命教育长期缺席,使得许多未成年人没能树立起尊重和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甚至使许多中小学生养成了脆弱的生命观。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方法上:追求原味 舍弃技道 语文教育学家李维鼎教授曾经提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五个“太快”现象:“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语文教学追求原味,这应该是一种生命活力,一种平淡和自然美,应该有着特有的情趣、意趣、理趣,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主办点击文学社河北围场镇中学寸草文学社简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87年的那个春天,从孟郊的诗里走出了我们的“寸草文学社”,《寸草》社刊开始用稚嫩的声音抒发报春的心情。17年来,纤弱的寸草早已绿茵匝地。我们把报春的音符嵌进了《作文报》《承德日报》《山庄文学报》;我们把春天的旋律融进了“圣陶杯”“烛光杯”作文大赛和“山庄文学”夏令营。我们成长着,我们歌唱着。读书是快乐的,写作是高尚的。“寸草”很小,你可以读出心空的高远;“寸草”很嫩,你可以写出眸海的成熟。相信你在读书和写作中,一定能学会快乐地生活、高尚地做…  相似文献   

13.
自然第七册第六课《风》,要求学生推测:“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这对于我们远离沿海地区的内陆学生是难以推测的。上课时,我把早已设计成功的《海陆风形成演示器》(见右图)搬上讲台,要求学生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具有理性生命 ,也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 ,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 ,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在理性泛滥的语文课堂里 ,感性的勃发和张扬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我们都会注意到所谓的文眼“神机妙算”。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 :同学们 ,“神”是什么意思 ?生 :“神”就是神奇。师 :“机”呢 ?生 :“机”就是机智。师 :“妙”呢 ?生 :“妙”就是巧妙。师 :“算”呢 ?生 :“算”就…  相似文献   

15.
与真理为友     
《与真理为友》,我们走向光明;《与史为友》,我们更加明理;《珍惜对手》,我们提升自己;《欣赏勇气》,我们充满力量;在《水与火的遐思》中,我们回顾历史;在《家书也被“退稿”……》后,我们怀念“家书抵万金”的年代;看到明星们《离开的样子》,我们有太多的不愿与不舍;“你能比你快”,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雨天爸爸的自行车和红色雨披,成了《我眼中的永恒》;《害怕作文》,并不影响我们憧憬美好;《生活·感悟》,我们感受着思考的快乐……《黄灯》是心理学家?《卷筒纸与时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泡饭》的逐渐消失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思考着,我们快乐着……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感悟。能否在纷繁的世事和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敏锐的意识和思考的能力。好在我们年轻,好在我们拥有学习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悟性,提高和完善自我,一切还来得及。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展示课上,教师执教《狐狸与乌鸦》,时过半,师发问:同学们,我们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说好。两个同学早已来到讲台前,一位不待教师说便“自觉”戴上狐狸的头饰,另一位当然选择了乌鸦。老师早已放好一把椅子,扮演乌鸦的同学一下跃上去站在椅子上,顺手把一块纸作的“肉”叼在嘴  相似文献   

17.
《穷人》一课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有两个“得”字,这两个“得”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8.
人生难免经历磨难和曲折。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幸或挫折,你该怎么办?《荒岛余生》给我们提供的答案是:从“坏”处看到“好”,从“害”处看到“利”,从“不幸”中看到“幸”,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挑战命运,负重奋进。这一辩证演绎的过程在《荒岛余生》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家来说,“电视”这个词早已不再陌生。那么对于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电视,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在今天,大彩电已替代了80年代的黑白电视;频道从以前的两、三个增加到了几十个;栏目更是数不胜数,如《大风车》、《天气预  相似文献   

20.
论快乐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快乐作为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宇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宇,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