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这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曾有这样的赞誉:“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就这句话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末,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不仅具有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还有比较突出的辩证法思想。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狄德罗的哲学思想中,只能说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对此不宜过分强调与夸大。我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上的思想家,不应用我们今天的要求去苛求他,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赫赫有名的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狄德罗一生始终勇敢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他在1773——1774年写的长篇小说《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无神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狄德罗,曾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要改变人们普遍的思想方法”。他对封建社会、宗教迷信等旧意识形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宣扬政治平等、宗教容忍和思想自由,为新兴资产阶级大造舆论,给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这一基本思想渗透在他的一切著作中,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26日是法国大革命中国民会议颁布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以下简称《人权宣言》)二百周年纪念日。《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把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提出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同时,它吸取了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琪  张锐 《天津教育》2003,(5):31-32
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名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被更新。当居室设施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后,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做“狄德罗效应”,亦被称为“配套效应”。虽然这…  相似文献   

6.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找开了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二百多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写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书中把狄德罗的那个经历概括为“狄德…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一语,就本来意义上讲,是指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典型形态。除此而外,它同时也指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就这种意义而言,“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指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也包含他们时而显露出来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反杜林论》中谈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几乎全都  相似文献   

8.
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杰出的领袖,是18世纪人类哲学思想、文学思想、绘画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杰出代表。 狄德罗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美在关系”。在狄德罗看来,美不是一种物质,物质可以离开人而存在,美只有在人的一定关系中才能产生并存在。人是实  相似文献   

9.
《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是狄德罗以长篇对话形式写成的小说.首先狄德罗选择该形式有必然性,其次其对话形式呈现出“对话主体双重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复次在对话形式下雅克呈现出思想式主人公形象,最后小说的“对话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是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者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共有一百三十多条残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论理学、美学等众多领域。就哲学而言,也涉及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是古希腊哲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我们按照现代的观点,把辩证法理解为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学说,那么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真正开始于赫拉克利特。因此,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赵妍 《中国教师》2006,(1):44-45
十八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狄罗德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周易》说“修辞立其诚”(“修辞”是指讲话和写文章;“诚”是指说写者在讲话和文章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杨家骆在《四库全书学典》中,把《四库全书》与法国18世纪的《狄德罗词典》相提并论,称之为“清算当时所认知的知识世界的一切,成为东西辉映的两大文化工程。”又说“所以在中国一说到《四库全书》这名词时,无异说百科具备而有条理的书库。换句话说,就是以丛书体裁表示出的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四库全书》如同汪洋浩瀚的中国文化海洋,把18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艺术、风俗、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医药各个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百科书库。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史记》的写作上,就形成了《史记》的辩证艺术。一、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方法《史记》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根本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1713一门84) 法国思想家,生于一手工作坊家庭_他曾主持《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在美学、戏剧理论上也有建树我为名人画肖像(狄德罗)@吴墨言$江苏省海安县胡集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论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哲学的否定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在《逻辑学》的导论中,在论述哲学的方法时,比较概括地论述了辩证的否定观。他说:“为了争取  相似文献   

17.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18.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哲学、美学、戏剧、文艺批评等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所说:“狄德罗开创了现代小说、戏剧和现代批评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一)《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十九世纪所造成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而扬弃了其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杂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扬弃了他的唯心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也就是关于认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长期来,哲学界一直认为:“狄德罗唯物论思想基本上也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狄氏的哲学基本上摆脱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能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但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高度,因而它是介于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之间的一种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是由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