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坊项目,旨在促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突破原有零散、直觉的个性化经验,走向经验的系统化、概念化与理论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或思想。从这个角度讲,成为"名师"不仅仅是拥有外在的称号、头衔或地位,而是从感性的实践者转变为理性的研究者、从经验丰富的"名师"转变为有教学思想的"明师"。北京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协同共建"重庆  相似文献   

2.
"‘憨憨’就是远离功利,回归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实实在在办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基。"人物档案袁贞宏,1969年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长。曾先后在阳岩小学、高屋小学、双槐树小学、西城小学任教。获评"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献课先进个人""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先进个人""江津名师""科研名师"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3.
正李斌,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重庆市优秀班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两江新区"李斌名师工作坊"主持人、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长。"思维写作"教学研究从2013年开始,他专注于习作教学研  相似文献   

4.
解传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名师。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考试研究中心学科考试命题研究组兼职研究员。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名师教育网特邀名师,西南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首批骨干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相似文献   

5.
200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名师成长途径与策略研究立项,课题兼顾名师成长的个性和共性,关注名师成长的差异性,多层次探索名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两年多来,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中小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本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名师培养提供可资借鉴和操作的策略。从本期开始,《今日教育》师者师栏目将陆续报道一批具有代表性、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学名师,从各个不同侧面介绍他们的成长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健 《今日教育》2008,(12):50-51
200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名师成长途径与策略研究”立项,课题兼顾名师成长的个性和共性,关注名师成长的差异性,多层次探索名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两年多来,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中小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本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名师培养提供可资借鉴和操作的策略。从本期开始,《今日教育》“师者师”栏目将陆续报道一批具有代表性、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学名师。从各个不同侧面介绍他们的成长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涂家文,男,中学政治高级教师,重庆市政治学科名师,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校长。涂家文同志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二十八年来,长期坚持"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三本"理念,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教师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涂家文同志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突出,连年被评为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在重庆市教委直属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在重庆市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决赛中亦获第一名。曾被公安部、司法部、团中央等六部委表彰为全国"优  相似文献   

8.
<正>王小鸥,重庆市南开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重庆市名师,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教育学会思想政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小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基础教育重点课题主持人,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创新基地主持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方面,王老师建立重庆市  相似文献   

9.
大量名师工作室的出现反映出教育和管理者对名师的需要和名师成长的预期,在以行政推动的环境下,工作室往往注重"磨课"等活动,成为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的延续,制约着名师的成长。从名师的内涵和名师成长的途径看,名师工作室应以"磨人"为目标指向,着眼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理性经验的形成。该文围绕名师工作室的"磨人"指向,对具体实践中的操作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了现实背景下"磨人"操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推出了"国培计划"脱产置换培训。2012年9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重庆南岸教师进修学院联合承办的"国培计划(2012)脱产置换重庆市小学英语名师研修项目"正式启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据"四段式"教师培训框架,紧密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3,(13):21-21
浙江省教育学院省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充分利用现有国际交流平台———中德教育研究所、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扎实推进国际学术交流。3月23日,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徐伟民教授为浙江省"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数学名师班"学员作了以"从台湾研究经验探讨数学教师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为主题的专题报  相似文献   

12.
《思想教育研究》2021,(1):F0004-F0004,F0003
"周琪工作室"是重庆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周琪教授是该工作室首席专家。该工作室以"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主攻方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理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名师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智库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龚春燕 《今日教育》2008,(11):50-52
一所学校会因为拥有名师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名师是学校、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教师群体发展的领头雁。名师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带动、辐射作用。名师既是学校的品牌、王牌,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瑰宝、教育名片。为此,重庆市教委提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市教委师范处、市教科院、市继教中心成立项目组两年来,探索了全国名师成长规律,促进了重庆市的全国名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龚春燕 《今日教育》2008,(10):50-51
一所学校会因拥有名师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名师是学校、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教师群体发展的领头雁。名师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带动、辐射作用。她既是学校的品牌、王牌,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瑰宝、教育名片。为此,重庆市教委提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市教委师范处、市教科院、市继教中心成立项目组两年来,探索了全国名师成长规律,促进了重庆市的全国名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所学校会因拥有名师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名师是学校、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教师群体发展的领头雁。名师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带动、辐射作用。她既是学校的品牌、王牌,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瑰宝、教育名片。为此,重庆市教委提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市教委师范处、市教科院、市继教中心成立项目组两年来,探索了全国名师成长规律,促进了重庆市的全国名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许多地市相继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笔者注意到,大多数地市的名师培养工作方案的制订,立足于教育行政视角,侧重于名师的管理与考核。如何从业务指导角度来培养名师?这值得基层学校及教科研机构深入去研究。本文,笔者结合龙岩市首批中小学及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以及外地名师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教学主张提炼为抓手"的名师培养工作思路,希望对推进我市名师培养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瑞  张磊 《今日教育》2012,(9):25-27
刘小红,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她致力于“做研究型的教师”,努力探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长期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学校、教师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只有最强的师资,才能支撑起最大的民生."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充分发挥科教文化区优势,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开展中小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项新的教师研修模式,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9,(1):F0004-F0004
研究领域与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研究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3年升格为副厅级单位。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5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重庆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相似文献   

20.
名师成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成就显、美名远扬,影响较大的优秀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本人根据名师成才足迹的一些特点,探析了名师成才的规律,即,满足时代需求,推进教育事业;参与教育实践,培植杰出人才;总结教育经验,创新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