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济先生是我恩师的恩师,我是黄济先生的徒孙,亦是先生的学术助手。2011年8月,我进入北师大学习,师从石中英教授,并开始担任黄济先生的助手。初见黄济先生,我称他为"师爷",先生以为不妥,希望我称之为"黄老师",而先生实为我老师之老师,故我不敢"从命"。先生略加思量,建议去掉"黄老师"的"师"字,改称其为"黄老"。先生对我的称呼最初为"小于""同志",后来也称我"贤契"或"小鬼",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许多的老师,但总有一位是你终生难忘的。他(她)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有可能会激励你一生为之奋斗或者影响你的人生目标。黄骏英老师就是我人生中一位至关重要的恩师。提起黄老师,那还要追溯到50年前。那是1969年的秋天,我们终于结束了赋闲的"七年级",幸运地踏入了"复  相似文献   

3.
那天作文课,我给学生品读的是自己的一篇近作《恩师》。这并非自以为高明,不过期望以自己的"下水"体验能对学生们的写作有所启迪而已。学生听说是老师的"手艺",都很兴奋。  相似文献   

4.
<正>我出生在杏花盛开的季节,父母给我取名"杏英"。"英"者,才能出众的精英也。自1996年参加工作起,我就带着父母的期望,不断提升自我追求的人生标杆,不断刷新自己的奋斗记录。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总有一盏盏明灯为我亮起。他们是我的领路人,是我的恩师。第一位恩师是我校副校长费敏伟。时间回到1999年,我清晰地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澄江  相似文献   

5.
去年,同学们总爱以"天才"自居;而今年,同学们却极烦别人叫自己"天才"。变化如此之大,是因为现在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才!"我也跟着人云亦云。但自从我遇见了一位真正的天才,才发觉这句话是错误的。第一次见到"天才",是在几年前的辅导班上。那次,当我急匆匆地跨进教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和一位大师有过一次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我向他请教"育人之道和教学之法"。他的一句话"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写作,需要让那份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体验感受从内心深处浮出,显示一份独特,这就需要唤醒自我。一位同学十分喜爱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一回,他忽然悟出:其实,这是一篇"跑题"之作。——  相似文献   

8.
雷国山 《班主任》2007,(5):45-45
结识《班主任》杂志纯属偶然。1995年,我刚刚师范毕业,暑假里拜访一位恩师时,在茶几上发现一份《班主任》。恩师当即向我推荐,推崇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便向恩师借了几期。细细品读《班主任》的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我被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所陶醉,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从此开始了与《班主任》杂志美好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9.
倪鸣 《江苏教育》2012,(31):16-19
我们常常会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称为"进修",一个看似普通的词语,包含着教师对自我的深切期待。回望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更多的并非"进修",而是以平和、淡泊之心"静修"。静修,找寻师爱之本真教师,于我而言是儿时的理想与追求。也许因为这样一种原初的教师情结,1996年师范毕业,我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任教。由于一位老教  相似文献   

10.
郑渊洁感恩     
郑渊洁每每说起自己的成功,都会谈起他写作道路上的伯乐与恩师,没有他们,就没有"童话大王"的今天。1963年郑渊洁读二年级,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小郑渊洁语出惊人地写下了《我长大了想当淘粪工》,他觉得同学肯定都写长大要当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就故意写长大  相似文献   

11.
人生减压阀     
随便问一位中老年人:人生最美好的是哪个阶段?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学生时代。许多人把学生时代描绘为"无忧无虑的日子",恕我不敢苟同。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怎么可能无忧无虑呢?以我自己为例,年青时恰逢极左思想盛行,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备受歧视和刁难,那时候心理压力之大是难以形容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位师姐在我的微信空间中写道:"有的人去世后,给人留下了科研成果;而有的人,留下的却是方向和精神。"我想对于恩师,对于遥感研究方面的指引,以及大爱的精神将永远闪耀着光芒,也将无形中引导我们如何继续为人师表。2015年1月10日,恩师永远离开我们的当日,我在外奔波了一整天,晚上看到西北大学的一位同学发来短信:"小文老师怎么去世了?"再一看微信中几近刷屏的消息,几乎不敢相信恩师已经仙逝多时了。后来才知道在当天的上午,肖师兄在老师学生的QQ群里发出"在京想见的上午来  相似文献   

13.
衡山之南,塔山之巅,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古老学堂,它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四季常青的古樟下,有一位弯腰打扫落叶的老人,他是我的恩师--吴九成。一位坚守塔山教学点一辈子的好教师,一位给瑶乡孩子擎起火种的点灯人,一位传承瑶族文化创造生命奇迹的“土著”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正>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他人创造的美,这样,融合自我之美与他人之美,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既能"美自己之美",又能"成他人之美",进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在我眼里,季芳便是这样一位教师,认识她20余年,她一直坚定地行进在"美自己""美学生""美伙伴"  相似文献   

15.
大美青海     
<正>"大美青海",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我自己都常常禁不住慨叹青海的美。陆心之海——青海湖青海湖位于省会西宁以西15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古称"西海"、"仙海",北魏起更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些事情的"意义",往往在后来才读得。2001年,我写就《让语文课堂成为儿童"梦"的故园》一文,获得当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样一篇文章将对自己的教育理解、教育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7年后的2008年,四川一位诗学与教育的双栖评论者对我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美学解析,概括的要点之  相似文献   

17.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拍案而起,斥我为狂妄之徒,你这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吗?对于这个题目,我需要辩解几句。这里的"我",指的是自己。"我"可以称自己为"我",别的老师称自己也为"我"。"我"就是自己,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示:刘长铭,湖南湘潭人,在素有"小清华"之称的北京四中担任校长。作为"一位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富有良知的教育学者",他在北京四中不断抵近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所倡导的"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首先是要培养合格的人"等理念,让每个学生受益匪浅,也成为中学教育的典范。此稿为他在2016届迎新会上的讲话。我听不少家长讲,成为四中人,是孩子甚至整个家庭长久的愿望和理想。但是,我要对同学  相似文献   

19.
《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解构了西蒙·波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是"被动之我",是男人附属品的论断。认为女人不是一朵被供之花、一个待摘之果,女人是自己的主人,是追求自己理想与幸福的"主动之我"。  相似文献   

20.
我老觉得上天欠我一个"金色的童年",每天都悲哀得不行。第一大悲哀:忽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想当年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长相不把人吓坏已纯属不易,但现在,我没逃过古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