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高校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限于办学条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力量有限。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意识、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完善服务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也应协调各高校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引导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助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高校要努力着眼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跨学科平台建设多维的学科专业群,较好地实现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对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鉴于此,在厘清学科专业群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对策,以期切实增强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俱来的服务属性决定地方高校服务职能的凸显,服务转型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基本方向,地方高校要主动应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所面临的来自主客观层面的种种困难与问题,调整办学职能,并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身的服务转型与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市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地市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学科专业与地方社会的关联度、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及服务管理机构等是影响其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地市高校应更新办学理念、规划服务重点、构建服务体系、创新办学与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绩效,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方能实现学校与地方社会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地方高校要努力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9.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也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支撑因素。为此,文章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欠发达地区高校民主党派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高校民主党派应科学定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等方面论述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的民主党派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其定位和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高校教学建设和内部机制,分析了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问题以及各学科和专业的质量、规模、课程结构。结果表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社会经济效能的发挥,而合理的高校专业结构有助于保持高校与社会供需之间的良性动态平衡。因此,地方高校应调整和优化本科学科专业,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成功耦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并谋求自身的更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价值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2):63-66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地方高校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拓展服务空间,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高校自身与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地方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肩负着推动区域发展的使命与诉求,然而其在人才培养的区域战略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阻碍了地方高校区域服务职能的实现。"协同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地方高校实现区域化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应着力于人才培养理念与质量标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以及协同式课程、教材、教学与师资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方本科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服务型体系,将更有利于发挥自身服务区域的综合优势,进而提升区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选准主攻方向、发挥资源优势、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扬州大学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结合度,拓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适应性.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转型与升级、竞争力提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化喜 《高教论坛》2023,(11):44-47
地方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工科人才能力素养的研究发现,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遵循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满足地方产业行业需求、面向未来世界发展、新建和改造并重等基本原则,基本路径是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基于此,通过对接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共建科教平台打造互补教师队伍、突出产教融合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研学赛创联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一体评议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实现学科与专业相互融通,强化科研与教学协同互动,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过,由于缺乏现代大学精神的指导,一些地方高校走向了急功近利的偏狭境地。本文试从培育现代大学精神的角度入手,强调地方院校应祛蔽而返魅,以彰显大学应有之荣光。  相似文献   

19.
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是地方农业高校促进自身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需要。地方农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现状,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合力攻关,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刻把握高校社会服务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提高参与度;建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专项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将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纳入教师绩效考评;成立驻地高校科研联盟,联合申报项目、联合科技攻关,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