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经典诵读"是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雅美课程阅读类型的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被文化所塑造,提升儒雅的气质,做"崇尚美德,雅美并行"的学生.本文将围绕"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性、实施途径以及效果分析三方面,回顾和总结课题实验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2.
王海艳 《黑河教育》2014,(11):36-36
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和拓展,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现在不少学生厌烦阅读,即使读也只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阅读兴趣。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阅读,乐于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是关键。一、活用教材,优化组合1.课内积累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文章,含有很多妙词佳句和精彩语段,应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其主要思想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诵读的感悟和体会。课  相似文献   

3.
娄平 《考试周刊》2015,(39):33-34
<正>"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让经典诗文诵读迎来了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在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与一种文化。学校成立"经典教育工作室",研发校本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引领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引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搭建诗意的人生舞台,让师生在分析文本、诵读文本,内化情感中体会诗意,在诗化的境界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母语教学的幸福,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要带领中学生品味诗情,涵咏诗意,激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就要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中体会诗歌的魅力,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巧妙,注重拓展与延伸,丰富诗歌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在感悟中,陶冶心情,濡染心灵,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性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已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中学会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向认为,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阅读那些经典和名著,会使人变得优雅、高尚、智慧。文学像一盏灯,使孩子们的生活充满光明和希望。一、清晨,与诗词共舞1.诵读经典唐诗——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亲近自然,亲近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我让孩子们诵读贺知章  相似文献   

9.
经典名句凝聚了前贤的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教师应着力于教学中的导入、新知、拓展、升华、作业等各个环节,有机有效地把经典名句引入语文课堂,让经典名句与语文课文融为一体,让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整合,让课堂流淌着浓浓的诗意,让学生浸润古今优秀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0.
经典古诗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在班级开展经典古诗诵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经典,欣赏经典,诵读经典,在过程中拓展知识,培养语感,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赵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38-139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而且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班级在古诗文诵读方面的一系列特色做法取得初步成效,学生们在品读优秀诗文的同时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气质儒雅了,精神境界也提升了。引领学生走在诗文诵读的大道上,诵读着古往今来的经典,享受着诗意充盈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正>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新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因此,艺术美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我校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项艺术特长"为目标,提出了"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地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艺术课程,促进儿童生命自然生长我校在艺术课程的研发上,作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诵读对于高中生的个体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高中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到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教学中去,通过拓展型课程给经典诵读提供一个传播平台。这样不仅能使基础课程的教学得以展开,真正做到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互动,也同时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足够重视,营造出炽热的经典诵读氛围。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地处工业重镇,与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相邻,已有87年建校历史。传承"坚毅教育"的文化精神,秉持"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的建校精神,学校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和特色兴校"作为办学理念。学校着力于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意在涵养学生"我平凡、我自信、我坚毅"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数学知识含有丰厚的"美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美学基因",寻绎数学知识的"美的历程",显现学生的美学气质。以美引学、顺美导学,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建构美、创造美。催生学生对美的发现,激活学生的创美潜能,让学生在数学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6.
诵读可以熏染学生的灵魂,增厚其文化底蕴,提升其品性灵气。诵读经典能让我们在日渐遗忘的声韵中触摸华夏文明的纹路,邂逅生命的诗意与纯粹的自己。让诵读在语文课堂上行之有效、持之有恒。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与教育的结合。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诵读的三步教学法、在课外活动延伸中拓展诵读的多样性平台来构建一个具有书香氛围的校园,让师生浸润于其中,在体验经典文本魅力,感悟诵读快乐的过程中,共享精神营养,共同成长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协调配合,这是学校文化与教育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吴子芳 《教师》2019,(9):58-59
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的逐步推行,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开展经典诵读课程,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的潜在魅力,进而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习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促进语文教学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