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罗曼的"美国梦"的破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美国梦"出发,通过对造成威利悲剧的原因分析,揭示了"美国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推销员之死》都是反映“美国梦”破灭和造成个人悲剧的杰作。主人公盖茨比和威利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出身低微,却终身以美国梦作为精神动力。他们都为梦想做出相当的努力,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他们最终梦幻破灭,走向悲剧。他们梦想破灭的原因都在于执著追求梦想本身与现实产生错位。他们的悲剧预示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他们至死不悟使悲剧超越了个人局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韦合 《考试周刊》2009,(8):36-37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一部现代悲剧。其主人公威利之所以自杀身亡.是因为他各个层面上的不合时宜:对整个社会生活环境认识上的不合时宜.家庭教育上的不合时宜,对“美国梦”追求上的不合时宜。以及自身性格上的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威利·洛曼是一个沉醉于“美国梦”并为之自绝的小人物。无论是在社会上、家庭中 ,还是在其内心深处 ,威利都找不到生存的空间。死亡 ,对他来说 ,是一个最佳归宿。威利的死归根到底是时代造成的 ,既是一个社会悲剧 ,也是对当时社会的干预 ,对丑恶现象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被推崇为20世纪话剧的里程碑之作。该剧的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威利的个人经历代表了当时的美国人的普遍状态,他在自己30多年的推销生涯中,一直坚信通过辛勤推销就能得到自己期待的名望与财富。他深深醉心沉醉于自己的美国梦,常用自己编织的谎言来逃避不如意的现实,最后甚至坚信死亡能带来梦寐以求的成功。最后,威利选择用自杀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同时希望死后的保险赔偿来帮助儿子比夫追求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销售员之死>中男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悲剧形象,接着从主人公的儿子们、妻子及其本身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因素对其悲剧命运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家庭是心灵的家园,威利·罗曼没能寻找到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对其悲剧的产生负有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推销员之死》的主题不是批判“美国梦”,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梦不等于“美国梦”,他的悲剧不是因为社会压迫和摧残而导致的社会悲剧,而是由于性格弱点造成的性格悲剧。《推销员之死》的成功在于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一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灵魂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在代表作《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对一起轰动社会的真实案例的提炼与再创作,德莱塞一针见血地指出主人公克莱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国家的悲剧。美国已不再拥有所谓的“美国梦”,社会的污泥浊水与残酷现实打破了美国神话,那些沉迷者到了该是警醒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王亦萌 《考试周刊》2011,(11):22-23
《鸡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工业化浪潮为背景,描述了一个乡村小人物的"美国梦"从实施到失败的过程。主人公"父亲"的种种荒诞想法和行为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之后却为他感到悲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父亲"放弃了原有简单快乐的生活而不断追寻着"美国梦",最终却惨淡收场,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提出了悲剧主人公的核心在于"孤独"这一独创的观点,但弗莱并未对此加以详细论述。实际上,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剧主人公夹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找不到一个归属,另一方面则是悲剧主人公把主体行动视为个人事业的单独奋斗。  相似文献   

12.
明艳 《考试周刊》2007,(39):142-143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被许多评论家誉为美国第一部杰出的悲剧,它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洛曼这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可以看出,威利·洛曼是盲目信奉"美国梦"的代表,他的最终死亡代表着所谓的"美国梦"的幻灭,而梦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冲突正是导致他不幸悲剧的原因。此外,本剧引导人们重新思考价值、信念以及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推销员之死》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销员之死》从整体象征这一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入手,运用诸如高层建筑、钻石、汽车、长简丝袜、录音机等现代明的象征物,旨在击碎主人公虚幻的“美国梦”,通过对威利这一象征性形象的深化和扩展,展现了无数个普通人在现代明社会中寻梦失败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成功刻画了威利、琳达、比夫等人的形象。探讨威利和琳达的论文已经很多,但对其长子比夫却很少论及。本文试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比夫的成长历程,探讨其如何在经历了天真、出走、迷惘、顿悟和认清自我的过程后,逐步走向成熟,从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梦境中上演的生死悲剧.在这部戏剧中,阿瑟*密勒一方面通过运用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以及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威利*洛曼这位以推销为职业的小人物在奔波中空忙,并在梦想幻灭中走向死亡的悲惨一生;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威利一生悲惨命运的生动刻画,密勒敏锐地洞察到了所谓"美国梦"的冷酷本质,深刻揭示了以金钱为唯一价值原则的现代社会对生活的抽空,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于1931年创作的《美国史诗》中。美国文学作品中,作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美国梦"—美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代名词。随着美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美国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本文透过1925年德莱塞著作《美国悲剧》主人公克莱德的悲惨经历来解读在这个时期"美国梦"对人灵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威利·洛曼是阿瑟·密勒(1915-)的杰作<推销员之死>剧作中的主要人物.本文拟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并对其诱导因素进行详细的剖析,最终得出结论这个悲惨而平凡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是那个无情的现代社会的牺牲品,而他那破碎的美国成功梦想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美国悲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王友鸿 《文教资料》2011,(24):34-35
盖茨比,爵士时代的梦想家,是爵士时代的代表,追求金钱、名誉,地位和奢华的生活,甚至为此而不择手段。但同时又渴望纯洁的爱情,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双重性格,我们可以揭示盖茨比悲剧的实质及"美国梦"与美国现实间的巨大落差。盖茨比的悲剧是他本人的性格与他的追求之间矛盾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年轻人的共同悲剧。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的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们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  相似文献   

20.
推销员之死是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完成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它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由于自己的梦想失败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位不称职的父亲。威刺·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原因还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死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