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点难点问题提要1.民间文学的范围民间文学是长期流传在人民群众中,以劳动人民为主的口头文学创作,它的范围很广,形成也多种多样。民间文学大体上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包括寓言、笑话)、史诗、叙事诗、歌谣、谚语、谜  相似文献   

2.
谁是民间文学的作者,这好象是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因为教科书上明白写着:“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我对这个论断却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民间文学的作者,主要应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他们是民间文学作者队伍中的主体,但也还应该包括除了他们之外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覃芳 《文教资料》2012,(11):48-50
民间文学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面貌,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五四运动"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民间文学的现状,并通过对造成民间文学现状的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初中语文民间文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明惠 《红领巾》2004,(4):118-120
民间文学是生成儿童文学的土壤.在儿童文学独立之前,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历代儿童天然的欣赏客体.儿童文学最早的创造者,就是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独具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的,民间文学是滋养儿童文学的源泉.在对民间文学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民间文学创作方法的汲取与创新中,儿童文学茁壮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劳动人民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是文人文学的母亲和本源,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流。因为,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毛主席语)。文学史上凡是杰出的作家,无一不是拜民间文学为老师的。我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民间文学仅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的提法在民间文学学术界一直被认为是十分确切的。笔者不愿苟同,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人类思维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学等方面论证了这一提法的片面法,并进而提出了“狭义民间文学”和“广义民间文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建英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49-350
民间文学是内涵丰富的语言艺术,存在于人民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要教民间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拓展和突出实践教学。论文以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依靠地方资源是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特点的差异,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具有局限性。我国应在专门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中明确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与保护范围等,同时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尚炜 《文学教育(上)》2011,(21):126-127
民间文学是一门活的语言艺术,它存在于人民生活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民间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以之为对象的《民间文学》课程不仅要讲述相关理论知识,还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以襄樊学院《民间文学》课程改革为例,指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是使实践教学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雷公坪之麓、白水河之畔的西江镇,是全国苗族最大聚居村之一,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苗族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了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审美理想,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瑰宝。本文侧重从美学的质朴美、崇高美、诗意美三个角度对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文学的审美取向进行解读,探寻苗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信心和力量源泉,挖掘民间文学最高价值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客家民间文学是客家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研究。客家民间文学内涵丰富多彩,它一经诞生就与客家劳动人民结下不解之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客家民间文学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指导与支配客家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从而深刻领会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人文精神的密切关系和对它研究所具有的较强社会功利性。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顾名思义,来自民间的文学,即流传于民间的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的特点有二:第一,创作者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所以民间文学是找不出它的作者的。一件作品最初传出之后,中间又经过了许多人无数次的转述、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的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与共和国的建立同步进行的。早在一九五○年就组建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三十多年来,在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成果之丰硕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多采、错彩缕金,早己蜚声四海,为国内外学人所钦羡。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和人民创作的源远流长、丰硕厚实比较起来,勿庸讳言,还远远地落在后面。因此造成了社会对民间文学的忽视,民间文学工作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做民间文学工作的同志为工作得不到支持而感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却从来没有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民间文学无论是内容、形式、创作方法还是社会作用、流传方式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代,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的演化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出了许多和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杨丽娟 《昆明大学学报》2004,15(1):30-32,69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作为文学的一个种类,它的特性正是区别于其它文学种类的标识。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的分类特性入手来深入分析它在民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昭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民间文学矿藏。它们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产实践、生活实践的结晶。千百年来,民间文学通过口头流传的方式,在人民中广泛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熏陶着人们。在呀呀学语的幼童身上,民间文学就开始施展它特殊的魅力,进行着人生最早的启蒙。当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指,教他唱出“虫虫,虫虫飞,飞到哪里去?飞到外婆家菜园里,下个蛋,给宝宝做早饭”时,儿歌就成了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的语言,是历代人民群众,在语言的长河中,精心淘洗出来的金子与珍珠,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高尔基对于民间文学的语言,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语言艺术的开始在民间创作。”“您会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惊人的丰富的想象、精确的比喻、朴素得迷人和优美得惊人的形容语。”  相似文献   

18.
陈书蓝 《教师》2014,(11):127-127
松桃苗歌是松桃苗族人民创作的诗歌,是松桃苗族口头文学中艺术性很强的民间文学。苗族人以歌声传达本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因此,苗歌是苗族同胞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本文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探讨松桃苗歌的类别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文学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最古老的文学。它不仅有文学、美学价值,而且还有历史、科学、风俗及哲学价值。从研究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入手可以探索其哲学思想渊源,研讨认识的本质,总结思维发展的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研究状况,对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的,它包括歌谣、谚语、谜语、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小调等,其内容取材于社会生活,或评价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件,或抨击痛砭时弊,或表达理想追求,或总结一些自然现象,抒发自己喜怒哀乐之情。民间文学属于口头文学或称口传文学,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心的自然流露,为人们所喜爱。因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高尔基说过:不了解民间文学,“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的历史”,这是恰如其份的。它可以是教育后人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弘扬精神文明的通俗教材,还能促进地方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入志是毋庸置疑的,应当认真挖掘、整理,收入志书。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