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型医院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主体协同,亟待寻求政策协同路径提升转化效率。以浙江省7家研究型医院42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提炼出6个主范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治理逻辑并构建协同治理模型,揭示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即“多元共通”协同治理目标设计,“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组织优化,“多元融合”协同治理制度变革,“多元层次”协同治理手段提升,“多元环节”协同治理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2.
深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密切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但面临新形势下,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文章试图构建一个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出深圳要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政府需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鼓励发展中介机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创新治理理论分析日本新型科研院所制度的创新措施和治理特征,说明新制度以创新治理代替创新管理、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的做法,更加符合国家科研机构的研发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政府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技术开发研究,还有助于科研机构整合集聚多元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具体措施和互动机制可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促使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更好发挥桥接功能、以解决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现象、消除创新激励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角度出发,采用比较、举例和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三种转化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剖析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的创新之处和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提出在海洋科技资源网络中多要素组合、创新链条多环节衔接以及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协同等方面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性技术知识协同创新已成为创新体系建设关注热点。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理论分析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与国立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型高校知识协同创新、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创新链上的断裂带,以地方综合科研机构的视角构建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以中试熟化为核心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是因冬奥会这一特定事件而形成的创新组织机制,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组织模式、科研攻关方式、应用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与奥运互动关系,从多系统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组织嵌套、多机制联动四个维度探讨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运行机理;基于系统视角构建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框架,并从纵横向政府互动关系和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两个层面明晰网络结构;从理念引领、制度优势、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攻关范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总结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经验和成效,为健全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具有赋能经济增长转型和推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引领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的时代价值.廓清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的动力协同驱动机制、投入产出互动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08-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现渐进式提高的态势,横向上各区域的水平差距较大,纵向上的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为更好地解决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中治理模式存在偏差、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善、主体培育机制和协同机制有待健全以及治理环境和人才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未来必须把握好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政策取向,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制度、创新主体多元培育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建设,并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政产学协同的视角出发,将R&D投入划分为政府扶持、企业投入和高校科研人员投入。基于长三角62所高校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别从政府扶持和企业投入两条路径出发,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步骤来分析R&D投入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R&D投入难以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外部R&D经费投入对高校科研人员投入的正向影响显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人员投入对外部R&D经费投入的正向冲击明显。基于此,提出应提高并保障科研人员福利待遇、完善科研绩效分类评价制度、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资金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从创新内容角度来看,该系统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从创新过程角度来看,该系统包括: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徐州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业集约化程度处于比较粗放阶段,制度创新有待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较小,科技进步状况在全省整体靠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需要加强,孵化平台的服务功能不健全。徐州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的对策是:作好区域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科研院所和大学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做好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三大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各种模式中,对其中涉及的主体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能进一步促进各方主体的协同,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服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案例是“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成果转化模式,是以推动实现创新技术、成果市场化为主要目的的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该模式中,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的“三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该模式中“三主体”作用分析,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成果转化模式的运行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以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效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项目和专利三个角度分析评价,揭示转化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机制,实现多主体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模式,并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进一步以法律手段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随后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中央各部门各省都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云南省要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消除一些制度性问题和障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阻碍。因此,针对目前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建议从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3个层面构筑必要的制度基石、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培养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对成果转化作价入股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专门立法、建立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协同机制和监测机制、设立合理的流程、防范科研腐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来促进我省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立科研院所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现有研究对此缺乏足够探讨。本研究选取宁波材料所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国立科研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围绕国家、市场与创新需求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创造公平公正、开放共享的良性体制机制生态;构建多层次、广角度的立体合作网络;打通“研究-成果-产品-市场-产业竞争优势”全价值链转化通道;根据技术成熟度定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利益共同体是国立科研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丰富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国立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并对国立科研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增骏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41-1650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研究型大学实现知识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议题。本文整合高校智力资本禀赋以及知识管理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以"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模型,并结合东北大学及其衍生企业东软集团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网络进行知识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的"东软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知识成果价值创造功能的"黑箱"机制,为全面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拜杜规则"旨在解决财政性科技投入所形成的RD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与管理问题,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上尚未实现其立法预期与制度功效,亟待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设计。再设计的关键在于解决目标再定位问题,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抽象目标赋予时代内涵,定位于协同创新这一可操作、可检验、可执行的具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协同、利益取向协同、资金链协同三个层面构建协同体内主体间的知识产权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审视日本科技社团的运营发展,从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分析其内部运营机制,构建科技社团组织搭建的产学官创新网络架构。知识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整个产官学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制度社会资本、技术社会资本和业务社会资本构成闭环,共同推动产学管理协同创新。研究表明,企业、大学和政府在科技社团联接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微观结构入手进行组织构建,理顺各主体间关系,统一各主体间创新认识以实现产学官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企业应用的协同度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企业应用各子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企业应用存在因果关系,各子系统协同度对复合系统协同度产生冲击效应,但由于制度创新尚未适应科技成果发展要求,科技成果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相对缓慢。需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协同的角度来提出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完整的科技创新过程包括创新环境创设、创新发现、创新活动资助与支持、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成果评价、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共六个价值创造环节。当前,关于不同环节的科技政策供给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暂付阙如。基于政策主体、创新环节和政策对象三个属性,对上海市1978年以来的科技政策进行逐条编码,并构建2模社会网络,分析各职能部门在科技治理格局中的角色变迁、注意力分配以及协同关系衍变历程。结果显示:科技治理的核心首先从市政府转向科委,随后科委“一家独大”,最后科委的中心性减弱,科委、财政局与市政府共同形成“铁三角”的核心治理结构。创新环境创设始终是上海市科技政策供给的重点环节,而创新成果评价、成果转化与应用两个环节的政策供给相对薄弱。1985年至今,企业始终是上海科技政策关注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单位在项目申报、研究开发、科研管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正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研体制。作为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源头──科研单位,亦已开始面向市场,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实现科技成果真正有效的转化,还需其他环节特别是企业的支持。根据我们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实践证明,产、研合作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产、研合作,就是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