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7,(10):81-82
《新闻记者》月刊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林帆先生《〈史记〉与"报告文学"》一文(下面简称"林文"),文章的大意是,通过《史记》与报告文学的类比,认为新闻(林文将新闻通讯视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可仿效《史记》,采用文学的笔法。我读后觉得文中的许多提法与意见,颇有商讨的必要,现在就来逐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同样是关注"音乐是否具有意义"以及"音乐意义如何实现"这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以及阿伦·瑞德莱的《音乐哲学》这两部专著的观照视角和审美维度却大相径庭.一个从实证主义出发,立足于音乐本体的可视性存在方式(乐谱),在音乐的鸣响中进行着历史性梳理;而另一个则以经验主义为源头,在音乐律动中进行自主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文章带着前面所说的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对《古典风格》和《音乐哲学》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宏观的提炼与细部的解读,着重评析了这两本著作的审美视角与方法,期望能够为更多的阅读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林帆 《新闻记者》2007,(8):61-62
偶尔翻阅《史记》,很自然便联想到当今的"报告文学"。其实这两种古今大异其趣的文字体裁:一个记述历史,一个反映现实,无论从题材或体例上看,都搭不上界,可以说完全两码事。但是,在表述方式上  相似文献   

4.
刘芳 《新闻记者》2003,(5):54-55
《十日谈》是《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一个名牌栏目,其栏名取自卜迦丘的世界名著《十日谈》,设栏的初衷是:围绕一个主题,连续十天左右请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天说地。自《新民晚报》1982年复刊《十日谈》便创办,每日连续不断,迄今为止已“谈”过近八百个题目,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作者从平头百姓到两院院士,文笔或诙谐或庄重或质朴,近八千篇文章使《十日谈》成为《夜光杯》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道“招牌菜”,并且获得了2002年中国报纸副刊年会优秀栏目一等奖的荣誉。然而作为编辑,我们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一二十年来,我们能想到的《十…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了《文献学概要》中提及的“总集”与“剐集”的涵义的基础上,亦分析了《中图法》中设置的“总集”与“别集”的使用意义和使用规则,并着重论述了“总集”与“别集”在该二书中的差异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图法》在使用“总集”与“别集”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描述建国初开展的"批判<武训传>运动"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指明这是建国后"以<人民日报>为核心,发动、引导"的第一场思想改造运动,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场所'进行‘表达、检验、相识',进而铸就党所倡导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改造模式.而这一模式又成为日后进行思想改造运动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为讨论范围,通过比较对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指出3个书目在处理"别史类"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分析其产生异同之原因,旨在为当前正在编纂的<中华古籍总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07,(19):58-58
8月16日《人民日报》有条新闻说,《读者》杂志为了给老年读者提供便利,即将推出"大字号"的《读者》杂志。读罢短新闻,再翻开案头的《读者》杂志,感到有些心里话要对新闻传媒出版界的朋友们说。  相似文献   

9.
《李诗钞述注》是明代林兆珂的一部注释李白诗的著作,《四库提要》关于该书的解说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不误为误,二是未能指出它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冬敏 《兰台世界》2006,(16):60-61
《中庸》中虽然提出了所谓“天道之诚”,但这只不过是假以天命论的形式为“诚”的践行之意义提供更有力的论证。无论是“诚”的提出,还是实现“诚”的方法,抑或以诚执中,再或者以诚立身的种种具体内容等,无不是对于“诚”的践行意义的凸现。这一意义也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哲学自始便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西学"在《四库全书》中的反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以及《四库全书》收录西学书籍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收录较少的原因,并揭示了四库馆臣对西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据泽特(英国《每日邮报》总经理)介绍,《每日邮报》共有员工近1100人,其中采编部门有500来人,广告部门120人,发行部门110人,印刷厂有400人。对这么多员工,公司是怎样考核他们工作表现的呢? 泽特介绍说,对一张报纸的员工来说,最基本的考核标准就是看发行量。如果发行量上升了,他们就是成功的;如果发行量下降了,他们就是不成功的。不过具体说来,《每日邮报》对经营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和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本书经文主要参考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山经部分的各山位置及里程数主要参考谭其骧先生的观点,兼有一些作者自己的看法,对《山海经》进行通俗易懂的注解,对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解说。图画是《山海经》的灵魂,清华美院高材生,美国插画年鉴入选者陈丝雨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极美插画可以说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6.
邢瑞 《青年记者》2007,(23):28-29
"这是一个诸众的时代。"2007年一场发轫于全民皆股的举国运动撩人心旌摇荡。在"无股不时尚"的时代,观察和记录这场空前运动的集体仪式,媒体不能缺席。从2007年3月开始《,北京晚报》理财投资板块做了调整,开始密集刊登与理财相关的内容,同时,推出"基金直通车"系列活动,该活动从3月12日~9月4日举行了8次,覆盖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前后与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李砾 《新闻记者》2006,(11):53-54
“点评式”新闻是指播音主持以解读报刊消息或DV短讯的方式播出新闻,譬如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特别关注》、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18.
李建 《新闻记者》2003,(5):47-49
案例1.新报研讨会1999年春,法制日报有关领导提出,《中国律师报》老是赔钱,想改名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详见本刊第4期《中国律师报:风雨中走过六年》),算来算去,觉得《法制日报·今日周刊》最有接手的实力。当时,《今日周刊》由法制日报文艺部主办,它是一个有新闻特点又包含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周刊,每周六出8个版。大约是1999年9月7日,报社开了一个大会,报社主要领导都去参加了,会上让《法制日报·法律服务专刊》主任李玉伟、《中国律师报》总编室主任高秀峰和我发言,各自谈谈创办新报纸的想法。这个时候,司法部党组已经通过决定,新报纸定名…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献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前人已对之作过大量考证补订工作。现就其"诗文评类存目",结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作相关考辨订误。  相似文献   

20.
杨晓明 《青年记者》2004,(12):65-66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即清宣宗咸丰九年,也即洪秀金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那一年,至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是全美1500多家日、晚报中最具影响力的大报,也是世界报坛令人瞩目的“报纸中的报纸”。日销100余万份,全美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