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同样是关注"音乐是否具有意义"以及"音乐意义如何实现"这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以及阿伦·瑞德莱的《音乐哲学》这两部专著的观照视角和审美维度却大相径庭.一个从实证主义出发,立足于音乐本体的可视性存在方式(乐谱),在音乐的鸣响中进行着历史性梳理;而另一个则以经验主义为源头,在音乐律动中进行自主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文章带着前面所说的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对《古典风格》和《音乐哲学》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宏观的提炼与细部的解读,着重评析了这两本著作的审美视角与方法,期望能够为更多的阅读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琴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整个社会对钢琴教育从业者(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之弊端与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行解读与分析,及其基于此,我们钢琴教育在保留现有的积极因素以外,仍需大胆改革、大力创新——提出将技术支持与音乐表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明确目标、有详尽计划、有可行方案的教学实践,并以"启发式"的引导教学替代传统的"接受式"灌输教学。  相似文献   
3.
器乐音乐缺乏一个文本以及一个明确的客体——这在18世纪被看作是它的缺陷,而在19世纪则被视作是其优势。在所有音乐体裁之中,交响乐是这种新美学思潮的最大受益者。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贝多芬在其交响曲的创造过程中,既集采众家之长,又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寻求突破,建立起具备个人风格、直指未来潮流的崭新艺术形式。本文以19世纪西方音乐审美(美学)思潮的转变为脉络,在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进行历史性梳理的同时,对其艺术成就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钢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通过前人的不懈努力,在钢琴"中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性作品。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应该在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化与时代性等方面加强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投入,争取早日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钢琴乐派。  相似文献   
5.
川东竹琴是重庆市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市)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洪涝灾害面前的防御能力)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以百万计的"大移民"行动为库区原住民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等方面作用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存在,改变了千百年来三峡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社会风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以"川东竹琴"为代表的一大批库区文化遗产现面临岌岌可危的现实状况。本文秉承尊重文化、研究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科学发展论,通过深度挖掘川东竹琴这一传统器乐表演品类的艺术—人文价值,引发积极的舆论导向,让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不再只是个学术倡议,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社会性的焦点,并就其保护与发展策略提供可行性方案,以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