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P-SFA方法的我国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PP模型处理高维数据降维的特点,解决了SFA方法测度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2010-2017年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和产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可知,东、中、西部科技金融效率均值存在差异,各省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投入正向促进我国科技金融效率。R&D人员总量是促进科技金融效率提升的有利因素。根据实证结果,论文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研究其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和影响因素,对加快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选取典型投入与产出指标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西安市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采用VAR模型分析了投入产出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在2000-2018年期间,西安市科技金融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加大科技金融投入的同时也要把握投入时机和平衡投入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3.
在选取典型投入与产出指标基础上,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西安市200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采用VAR模型分析其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分析表明,2006年后西安市科技金融发展政策效果凸显,科技金融效率大幅提升,但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加大科技金融投入的同时也要把握投入时机和平衡投入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用。为促进西安市科技金融发展,提出要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建立快捷高效金融市场、拓宽多层级融资渠道,以及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信用水平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科技创新?本文运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以及作用异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并且通过变更相关替换变量,这一结果依然稳健。金融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金融资本转化效率、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等途径机制予以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都可显著促进科技创新,但东部地区作用程度更佳;同时,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也都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提高金融资本转化效率、金融资本配置效率则显著增强了三个维度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科技金融视角,通过建立投入导向的BCC-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6-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全面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析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人员素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5年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利用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普遍过低,只有北京、黑龙江、浙江、河南、广东5个省区的技术效率处于技术前沿面,其他省份的技术效率都有待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地区法制化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程度对于科技金融效率都有正向影响,且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影响程度最高;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比与政府机构的财政支持度对于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各地政府应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经费投入的体系;加大地区法制化水平,保障科技金融市场正常有效的进行;加大金融发展,增进资本积累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鼓励,走科技创新内涵路线;各地应监管科研经费,合理分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保持科技金融效率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运用AHP-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20年杭州市及各区域科技金融效率进行静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杭州市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W型,且具明显区域差异,主6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及各区域通过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杭州需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投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多管齐下以提升科技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8.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0):26-31
基于政府与市场耦合视角,考察政府主导型经济、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采用DEA-Tobit两步法并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主导型经济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且其抑制效应呈"U"型非线性特征变动;市场化进程未起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预期作用,但其抑制效应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有不断削弱的趋势;政府和市场协同能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且呈不断强化特征;这些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聂飒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2):26-29
以通货膨胀率为阈值变量构建面板阈值模型实证检验相对价格变动(RPV)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通货膨胀率在2.70%~3.26%区间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需加大教育投入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中激发企业创新意识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仁祥  杨曼 《软科学》2015,(1):33-36,41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11—2020年河南省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对18个地市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进一步运用Tobit回归对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科技创新综合效率总体水平提升,受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更大,但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效率高地,并逐渐向中部地区扩散的空间特征;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市域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从强化地区间创新互助、加强政府支持、提高地区金融水平以及加大对外开放程度4个方面,提出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2009—2014年24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企业、政府和创投企业这三个科技金融主体为视角探索各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科技金融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金融效率并未提高;高技术企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创投企业数量和创投企业吸引投资金额是影响科技金融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积极引导创投企业发展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组合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4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因素。建议科技金融发展效率高的省份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弥补不足的方面,而发展效率较低的省份应根据地区发展优势因地施策,寻找符合自身科技金融高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静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程度、环境治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这3个因素的正向提高能够促进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这个相对值并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陕西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环境、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深入探究银行业竞争如何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银行业结构性竞争、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识别出以信贷配置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增加信贷供给和优化信贷结构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增强银行对创新项目的筛选能力和创新风险偏好,激励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质量,带来创新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且这一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国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层面得到的政策启示为: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鼓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四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广东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SE-DEA)模型对广东省2001-2008年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历年都不足,科技人才投入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不够大.根据实证分析的情况,为提升广东地方财政投入产出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AHP-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21年浙江省及各区域科技金融效率进行静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静态效率整体较低,但呈上升态势,区域差异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呈W形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提高。对科技金融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科技金融体系逐步完善,2007年以来浙江省及各区域绩效均处于上升状态,2018年后加速上升。今后科技金融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大投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分析科技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公共科技金融占市场科技金融的比例、风险投资投资额占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风险投资投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