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薛皖东 《语文知识》2012,(4):116-1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造字原则,但在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笔势和字形结构的不同安排,汉字字形的表意发生了偏差,不少形体由于讹变,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使得汉字形非达意。  相似文献   

2.
汉字构形分析的科学原则与汉字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是一个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是由具有一定功能的部件,按照特定的组合方式逐级生成的。其中每个字符的存在,以及各级部件构字功能的体现,都受着整个系统的严格制约。分析汉字的构形,讲解汉字的构意,一定要坚持汉字的系统性原则,而不能仅从孤立的字符出发。然而,在近年来的汉字文化研究中,却出现了许多乱讲字形的不科学的做法,如孤立讲解单个字符、错讲部件的功能、混淆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等,这些现象亟需提出来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吴慧  付婷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29-133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主要特点.本文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考察辩证思维在汉字形体结构中的体现,并探讨辩证思维在汉字构形过程中丰富汉字的表意内容、强化汉字表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一种象似性极高的文字,从产生时期的象其形到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象其意,始终都映照着汉人对客观世界经验结构的心理感知。汉字修辞利用汉字形体结构进行修辞活动,其修辞形式在对汉字部件的拆合、笔画的增减、字形的借用、连用和变动中映射出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心理认知以及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文字的字形、表音、表意的特性有所体现,意在使小学生了解汉字的音意和组合特征,但总的来看体系尚不成熟,停留于编者的感性经验。文字以字形为工具,从字音和字意两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切割,切割的程度则从字量和构词两个依据来衡量。文字教学体系就是要从字量、整字(包括字形对音的表达和意的表达)、构词三个方面建构。  相似文献   

6.
科学讲解汉字的字理——科学识字教学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小学语文》2010,(10):11-13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因此,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寓于汉字字形中的意义信息,对汉字形体的构造具有可解释性。根据词义设计的汉字构形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简称字理。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形体结构方式,属于字形的分析研究,历来多把字的形式看作是一种语义的载体,多物质性而少人文性。其实,汉字的形体构合方式同样凝集着人文意义,只是更加隐蔽,更加抽象。本文拟就"品"型字形构命意的人文性作考察说明。一、"品"型字形构命意之方略(一)文象──"品"型字以象尽意之母体《易经·系辞下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靠给绳、刻划或者将自己身上的东西及自身有关的东西照样画出来,以便与他人交流交际。因而可以推断:汉字的前身就是图画及刻划符号。"物生而后有象",谓之"物象"…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常常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活动,古人就提出了"析字"这一修辞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也谈到:"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可见,汉字的形貌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字发展史的几个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元 《中国语文》2013,(1):3-12,95
从形体特征看,整个汉字发展史经历了象形、亚象形、隶体和楷体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汉字形体为象形形体,春秋至战国中期为亚象形形体,战国后期至东汉为隶体,三国以后为楷体。象形、亚象形阶段构形依据是物象,隶体、楷体阶段构形依据是词的音义。在隶变后汉字新体系建立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力量的互动,一种是打破旧形体建立新形体的创新动能,表现为多途探索;另一种是结构平衡,从字形系统完善的角度来调整、确定种种异形成分的生存状态。在前期,多途探索处于主导地位,后期则结构平衡处于主导地位。共生式发展与替代式发展是汉字字形体系建立过程中两种发展模式,其中,共生式发展是常态。  相似文献   

10.
汉字简化的现实并不能导致或验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结论。自清末民初以来,颇多知名人士曾先后提出汉字改革的主张,有的甚至还提出应废除汉字,但并没有提高到"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理论高度。汉字在发展中,繁化、简化两种趋向并存,但在文改前,繁化一直呈强势,简化一直呈弱势。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保存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它本身就是文化,蕴含着古文化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汉字性质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汉字的性质,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争论不休,其实并没有大的矛盾,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各自针对的材料不同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把古今汉字当作一个总体,并且从字形、字构和字用三个角度来全面认识汉字的属性,可以把汉字的性质概括为:汉字是用表意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构单字以记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汉字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必须改进或改革,从汉字文化学和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补充新内容,增强新鲜性与实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运用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来辅助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古文字入手,通过举例分析在汉字学习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类型的古汉字进行辅助教学,试论证古文字辅助对外汉字教学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汉字教学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将文字学恰当运用于汉字教学,保证汉字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更好传承与发扬华夏文明。本文试从教材字量的选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影响与常见汉字教学中问题的讨论方面入手,以期获取一些历史经验教训与汉字教学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它是表意的书写符号系统。早期的汉字从形体、构形上反映了先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先民们通过自身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选择适合的符号建立了汉字符号系统。观察早期的汉字字形可以发现,先民们的“人本位”意识影响了汉字结构类型的分布以及汉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汉字,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书写危机"。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汉字的热潮,激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和热情,也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透过这股热潮,面对这场危机,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剖析,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汉字书写训练:适量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将更多的汉字书写题纳入语文考试中,将"汉字听写大赛"纳入学校每学期例行举行的学科技能大赛,开设书法课、重视书写的工整和美观,从而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7.
字谜中的拆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格的拆字,在字谜中被广泛运用;字谜中拆字的特征与非字谜中拆字的特征基本相同: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于“六书”的约束;字谜中的拆字也有两种类型;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相似文献   

18.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汉字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相联系,是记录语言的一种特有方式,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字形分析,利用因义赋形、认知结构识字、发散识字等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开阔教学思路,增加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对于古籍整理及文字学研究等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是实现该领域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古汉字的特点、字量、分类及编码方式等方面,讨论建立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可行性,认为对古汉字进行单独编码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综合分类法应是优选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