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2.
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这一主张有些违背作词的基本原则。从苏轼的作品看,其创作实践并未坚守其理论,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苏轼的主张看,他主张词、诗共源,词只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巳。这将会使诗词出现合流的现象。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还以诗的创作形式、创作方地广泛入词,这样就使苏轼许多词作常与其诗混淆难分。苏轼把“诗序”入词,结果使他的原有词牌往往被人遗志,反而经常取其词序和中词句当作新词牌名,这并非对词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苏轼“以诗入词”改变了传统词的创作道路和发展方向,就其自身原因来说是他的性情品格与词体的特性不相契合。采用词这种文体进行创作,必须具备一种与其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这一点,苏轼是不具备的。苏轼的性格气质以豁达开朗、潇洒超旷为特征,这正是苏词的“风韵”所在。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词论最大的共通性在于,都在努力地推尊词体,维护词体高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我国宋代名的学家。诗、词、皆工。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之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屡遭贬谪,其缘由皆与“新旧党争”有关。  相似文献   

7.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功绩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11.
对苏轼词在词体发展中的作用,许多论者从“以诗为词”“韵”等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苏轼词的众多题序,可以发现苏轼对当时业已形成的词体功能和特征的态度,并进而从其对词体的态度上,追寻苏轼词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词人苏轼真正把词从花前月下的“艳科”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同时又改变了词“俗媚”的境界,开创了抒写豪情壮志、具有英雄本色的豪放词风.为宋词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巨变。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豪放词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苏轼坚持“自是一家”的独特面目,大胆地“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词豪放、婉约互相借鉴、渗透,形成了豪放而不粗犷、婉约而不纤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苏轼论摆幅较大,特征各异:北宋,苏轼论是非多誉少,执着传统词体观念;南宋,苏轼论则是褒多贬少,立足词作含寓的现实内涵;延宕到南宋末,又表现为抑扬相共,已开始从词体审美表现形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立论。这实际上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派作家,其词有不协律处,由是产生苏轼不懂音律之说。但自宋以降,也有不少关于苏轼通晓音律的记载。他能自度曲,能改不协律之作为合乐之作,他善于鉴赏乐曲,东坡词有很好的音乐效果。其不合律依腔处,正是不僵守故垒使然。  相似文献   

18.
王兆鹏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4):33-36,44
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入地从改变创作观念、扩大表现功能、移植表现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苏轼对词体的全面变革;同时指出这种变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本文从哲学视角检讨了苏轼词作中“用世志意”的真实原因 ,指出这种志意与儒家精神并不完全相侔。反倒是其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超旷风格 ,更能完成向儒家精神的过渡。此种辨析对苏轼词风的深入了解应有助益 ,同时也可以澄清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是由其富有原创性的豪放词风确立的。他的这一类词具有倾荡磊落的人格精神、壮阔的审美意象、天风海雨式的情感书写,在词体这一领域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超越和丰富了传统词体的美学范畴,更在广阔的文艺审美空间树起了一座中国词体的崇高与壮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