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铸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增强信心,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愿景构筑同心,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铸凝民心,用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精神砥砺人心,凝聚全民族的共识、意志、信念,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属于东亚之一员,故东亚史的研究于中国而言,自有与其他区域国别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迥异的立场、价值、理论和方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三大体系”指引下,深入研究东亚史的学科建设、学术体系、话语形态、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中国的东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刚刚起步,故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东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任重而道远,需要相关研究者,共同努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人以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线,大力推进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政治学学科体系的本土特色更加突出,积极回应了我国政治发展要求;政治学学术体系的中国意蕴更为恢弘,有力彰显了我国政治文明的新贡献;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中国声音日益强劲,更好匹配了我国大国地位。面向未来,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立足中国实际,重视中国经验,传承中国基因,全面提高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将中国文化融入《日语视听说》课程,能够在培养学生日语视、听、说综合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必要构建具有文化自信内涵的新型《日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提高师生的中国文化自觉意识,重视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导入,在学科竞赛中激励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借助新媒介平台,全面挖掘中国文化,这是推进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在中日文化互鉴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蓄积力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构筑防线,抵御不良文化入侵。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精神追求,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价值观的超越,引领着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文献的考证,探讨中国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文,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主、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一、向西方学习与列强侵华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的学习,都发生在西方列强对华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腐朽没落,对内不断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列强的支持以求自保,造成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翻译、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热潮,中国人开始将眼光瞄准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有关:如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开拓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榜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艰辛探索,讲了很多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新话。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对于我们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岳岚 《语文知识》2011,(4):37-39
卫三畏在《中国总论》中谈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结构,内容涉及汉字的起源、发展、构成、字典编排、字形笔画等,并从音义、方言、文法等诸方面探讨了中国语言的性质,还对洋泾浜英语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出于向美国人普及中国知识和纠正他们对中国的偏颇印象之目的,卫三畏对中国语言文字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中国总论》反映了他的汉语语言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出了极具创新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经历了“学习西式现代化-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实践都凝练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得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及完善,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中,而中国企业如果仍仅仅依靠资本、设备、技术、人才和市场投入竞争,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战略,便无法胜出。中国企业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使中国企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能持续不断提高效率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邱翊 《青海教育》2013,(11):7-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因此,理解中国梦,就要结合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去研读、把握、思考。要理清历史载体、历史选择和历史情怀的线索,以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四四方方方块字,堂堂正正中国人。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认识汉字,特别是书写汉字的过程,既是学生掌握书写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习得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中耳濡目染陶冶性情、净化情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青年外交在历史发展基础上,不断结合中国外交及中国青年的实际,呈现出斗争性、价值传播性及双向性,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其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促进中国非传统外交的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月28日,中国职协北京地区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职协会长林用三出席会议,并与大家亲切座谈。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同志还有:中国职协副会长陈治中,中国职协秘书长毕结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中国职协副秘书长刘康,中国职协副秘书长赵伯雄,团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国职协副会长王体先,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中国职协副会长邴先福,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职协副会长何能金等。参加座谈会的单位有:中国职协冶金分会、中国职协轻工分会、中国职…  相似文献   

17.
张磊 《海外英语》2023,(20):160-162
目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争的重要力量,但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侧重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思想,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新时代、新政策下的大学英语应加大对中国文化宣传的力度,通过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学生,并进一步推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清华同方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教育均衡”,从1979年到2007年5月,有2136条与之精确匹配的相关纪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803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有17篇、“中国重要报纸”有1316篇。但输入“义务教育均衡”,搜索到538篇。用同样的方法,在“中国博士学位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与“教育均衡”匹配的记录有43项,而与“义务教育均衡”相关的只有10项。其中,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相似文献   

19.
郑建文 《贵州教育》2013,(9):F0002-F0002,F0003
为了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释,展现大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勇攀高峰的热情,充分的展示现代大学生的风貌和能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5月10日,“高教社杯”“我的贵州。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中国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经验”包括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经济不动摇等等。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