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变体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自2013年以来,网络社区交际中的四字格流行语高频出现,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挖掘了此类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及动因,以求探析其形成的规律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对网络暴力的语言学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借用模因理论和杨平的关联·顺应模式,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网络暴力言语交际,认为网络暴力言语交际实质上是交际双方通过顺应和关联,选择、传递和接受暴力语言模因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电脑为媒介的交际(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是信息时代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作为人际问的一种新的交际方式,CMC仍然脱离不了人类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这种交际方式将不复存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三个方面,对CMC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CMC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并且分析了CMC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是一种网络上出现的一种亚文化,它的产生和传播值得进行研究。目前对网络暴力的语言学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用杨平的R-A模式(关联·顺应)来解释网络暴力语言的模因传播机制,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网络暴力言语交际过程,本文认为网络暴力言语交际实质上是交际双方通过顺应和关联,选择、传递和接受暴力语言模因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交际语境和言语社区的特殊性。简约性是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原则,而视觉性和游戏性则是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网络语言及交际的产生就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与交际,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和交际形式,与日常语言和交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体是运用社会语言学分析和研究社会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语言变体一般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和同类特征的言语模式.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是随着网络交际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全新语言表达方式,以社会方言的形式出现.世界各国的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语言变体,体现出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学视野中最根本的社会方言性质.  相似文献   

9.
网络会话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和我们在日常面对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是网络会话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Jef Verschueren的语用员应理论的角度对网络聊天室中存在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探讨,阐述其发生的原因、社会语用功能及其与发生在面对面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语言特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会话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和我们在日常面对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是网络会话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的角度对网络聊天室中存在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探讨,阐述其发生的原因、社会语用功能及其与发生在面对面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语言特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王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303-304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德国网络的使用情况入手,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德国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作为在网络环境下书面的口语,是一种社会方言。根据这一语言变体的特点,可以揭示构建出网络交际主体的身份特征。以身份和语言之间存在的辩证建构关系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网络语境下交际主体的身份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际语(CMC)是网络特定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目前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有些词语及语体形式已经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的面对面交际(FFC)中。但由于网络语言自身诸多的社会性特征,在形式和语用上都有别于面对面交际中的语言,应用在面对面交际中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交语用失误。这种交际失误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语用原则的违背上,会导致交际会话含义的产生及交际效度的降低。以网语中典型词语及语体为例,在交际双方所处的物理、心理及社会等多维度内,探讨网语进入面对面现实语境,可能引发的交际语用失误是必要的;总结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特征及规律,分析此类语用失误的本质和原因,探讨如何规避此类失误,对现实语用和网络语言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策略,是英语国际化和本土化中的创新并客观存在。标准英语的含义已经随着时代变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不能等同但没有截然界限,交由跨文化交际语用效果自然评判去留。采用报刊、词典和网络中跨文化交际的语料为研究样本,实证中国英语是独立国别变体,有效地保留中国语言和文化身份,能形象传达中国特色语言文化,具有展示跨文化交际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某些具体语域,如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试图从言语社区这一视角来分析我们身边颇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并探究这一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用语,正悄然演变为网友在网络语境下交流的重要工具,并逐渐承载着更为多面的角色。本文从模因以及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语言的成因、传播机制和特性,分析了时下网络流行语言变异的缘由。揭示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社会语言变体在具体社会活动中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语言暴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怪病,其危害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说服"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点表现特征:"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政治定格,无限上纲"、"语词重复,信息低劣"。认识这些特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自觉摒弃语言暴力,努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使语言说服真正做到以心换心,达到创造和谐、改变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络皮钦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具有缩略化,谐音化及符号化等特征。中国网络皮钦语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网络社会这样一个交际语境,只有做到对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传情述意,实现信息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语言学变体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多维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语言学变体研究与语言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本质联系。除了传统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言变体研究对改革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善课堂师生互动以及加强我们对非言语交际的认识均有很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校园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模因-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究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并对这一语言现象背后产生的内在认知心理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认知语用解释。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产生是强势模因进行顺应选择的结果,其复制与传播则是对网络语境顺应的过程。具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内在心理工作机制是被选择的强势模因对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语言结构和交际目的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