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43年诞生于新四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独幕九场抗战歌剧《银山下》,以音乐形式展现了新四军音乐文化活动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所发挥的宣传鼓舞作用,对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从此,苏北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心,领导华中军民大量消灭日伪军,拓展解放区,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对汪伪政权形成直接威胁;击退国民党顽军进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 93 8年冬到 1 94 2年春刘少奇在华中敌后战斗达三年之久 ,他认真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党在华中的领导 ,放手发动群众 ,发展人民武装 ,领导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正确处理了统一战线与反磨擦斗争的关系。取得了定远、半塔集战役、黄桥战役的胜利。在处理皖南事变问题上 ,他的正确建议受到中央的采纳。他教育团结了大批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十分重视党的建设 ,尤其重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 ,创办了华中党校 ,出版了党内刊物《真理》  相似文献   

4.
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盐区开发及其贡献于海根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华中敌后根据地后,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在苏北沿海荒滩上招商兴建晒盐场,一度使盐区的产销收入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往,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往,对华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办报主体多样,受众定位多样、覆盖面广,编辑制作优良。在宣传工作方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宣传中国军队抗战成果;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进根据地抗日政权建设;号召大生产,动员军民参与对敌经济斗争;总结与交流具体工作经验和方法等。这些报刊及其宣传工作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开辟和创建的。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为新四军规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地军民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的部署和指示,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同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支援,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仅延安和侠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根据地,出版的文艺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就多达百种以上。这些刊物,发表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9.
抗战后期,浙西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它是我党当时在全国所拥有的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苏浙皖解放区的组成部分.浙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是新四军向浙西敌后进军、取得对敌、伪、顽斗争重大胜利的结果.而它的建立,又推动了浙西抗日斗争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在天目山地区的三次反顽战役,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1.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2.
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由于国民党封锁了消息,全国民众并不知情。范长江“冒险尝试”到达西安,与杨虎城、周恩来等人会面了解事变真相,并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见面,进一步了解中共的政治主张,通过《大公报》把事变真相告诉了全国人民,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中找到了某些合作抗日的契合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面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首先确定了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危机应对的价值取向;启动了危机应对的机制,对内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统一了全党认识,对外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更多更强的抗战力量;最后实施了正确的权力前移策略,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西安斡旋,成功地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之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危机应对的成功范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危机应对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广州围绕团结一致,抵御外侮,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开展了蓬勃的文化运动:民众抗日救亡呼声高涨,形成坚实的群众基础;当局的“开明”态度,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而众多著名文化人士的参与,为文化运动树立起鲜明的旗帜。广州成为著名的文化活动中心地之一,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抗战的历史上,中共湖南党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掀起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有力的保障,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党组织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后来湖南的和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是基于时代赋予它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力量、利益诉求与基本经验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统一战线同样必不可少。重温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我们建立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