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心理发展的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涌入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从教育学、心理学人手,探究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涌入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分析,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方法,培养他们自我完善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独生子女终身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我国独生子女规模日趋扩大,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社会群体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独生子女群体的终身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对独生子女群体终身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深入探寻促进独生子女群体终身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为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增强德育实效提供有益指导,对进一步培养独生子女群体具有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更好塑造独生子女群体份子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菲 《教师》2010,(11):7-7
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群体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庞大,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群体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庞大,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发展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发展成才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部分重点高校甚至接近2/3。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情况总体上好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劳动意识、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南通大学本科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筛查出需要关注的新生群体,使用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差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不同群体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整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公办生优于民办生,城市学生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应尽早对大学新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群体新生开展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大学生宿舍气氛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的5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气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成就动机处于较高水平;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宿舍气氛存在相关,独生子女群体的相关为负,非独生子女的相关为正;性别与专业对成就动机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empirical phenomen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perceived security that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in their identity as college students.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FGCS) have been defined as students whose parents or guardians have not completed a 2- or 4-year postsecondary degree. Previous research (Davis, 2010; Peteet, Montgomery, & Weekes, 2015; Ward, Siegel, & Davenport, 2012) suggests that FGCS have a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ime finding confidence in their identities a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at this exacerbat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y face as students.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P) is the deep conviction that one is not good enough to deserve the title, responsibility, recognition, or job that one has (Clance, 1985). IP has been tied to FGCS both theoretically (Davis, 2010) and empirically (Peteet et al., 20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overcoming IP by asking seven self-identified FGCS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identities as college students.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that could be understood by separating students who experience that their confidence in this identity is authentic and those who do not. When students view college as in service to something greater, we found that they are uniquely impervious to the obstacles college students typically face. The discussion proposes two simple changes that can be made in service to help students navigate this transition in college student identity: the first is a suggestion for student advising and the second involves classroom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和普遍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一直被忽视和回避,导致大学生对婚恋行为认识不足,因恋爱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3.
邵辰  童欣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41-43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提高聋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概括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索聋人大学生就业被动性原因,从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分析聋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聋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其中有些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些动机则是消极的,造成学生学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要针对这些情况,适时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群体是未来教师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和幸福感指数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范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专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选择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和研究。根据对首师大和北师大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了影响当代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调查了1108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并通过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差是当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主要表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类型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总体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的总体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于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有着出色的接受能力;然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媒介素养却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尽管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但是大学生对它的认知却浅显和不够深入理性,也缺乏相关的媒介知识和媒介技能,对媒介信息的互动参与也不够.此外,在网络的拟态世界中,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规范也将受到挑战.因此,推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特殊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章立足于现实,重点论述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素养的对策,以期为有效地改进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临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大学生要想达到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找到一份较为优异的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大学生社团活动已日益被高校所重视,并在高职院校中蓬勃开展起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文就当前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困生问题不仅有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运用于学困生转化工作,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理念与方式的不足,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