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两份重要件,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开始的重要标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广泛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看成现阶段我国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关键部分。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信息技术课程首次确立了技术领域的科目之一的地位,这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王蓉 《湖北教育》2007,(10):33-3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赋予人才素养以新的内容——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2000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教育部又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2003年2月,《普通高中技术课…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要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相应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探讨,从学科教  相似文献   

5.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提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将信息技术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单独开设,拉开了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幕;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伊始,教育部确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明确将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为此,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组织有关教师和教研人员编写了广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一套3册)。本套教材编写体例灵活,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习执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就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试述己见。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两个重要文件发布开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在全国开展起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