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外来物种入侵,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原产于外地的生物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并在本地快速生长繁衍,种群不断增大、分布区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现象。200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一份关于人类活动携带的外来物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报告列举了100种影响最大的外来物种,并认为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也于2003年联合发布我国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生物安全大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2年5月22日的联合国环境日大会上,“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已被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这表明人类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样也表明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之巨大。外来物种入侵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外来物种是一个中性词--它们或许是一群掠夺者,或许是人类请来的"贵客";一部分入侵生物展示着外来物种可憎的一面,而与此同时,千百年来人类又在对外来物种的合理利用中获益匪浅,西红柿、土豆、葡萄、石榴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外来物种.因此,外来物种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多少年来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外来物种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但是 ,当外来物种经人类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到本地 ,并快速地生长繁殖时 ,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乃至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 ,世界各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外来生物入侵 ,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一文 ,以较详实的资料重点介绍了入侵生物的传入途径 ,扩散机制 ,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由此警示人们高度警惕生物入侵 ,树立生态安全意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供生物学教师参考。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光合作用”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其他地区,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损害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外来物种“反客为主”赶走了当地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现在,已经频繁发生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一次次在中国上演,越来越多的国人和组织开始认识到,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经济发展和许多其它利益的迫切威胁,环保官员和生物安全专家警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一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类的活动或者其他途径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环境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种群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削弱或丧失。生态入侵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目前外来人侵种的迅速扩散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大量的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08,(2):49-49
人类一直在引进并成功地利用外来物种,我们今天所栽培的植物、所饲养的动物,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本地原有的,但人们也很容易忘记,一个外来物种被有意无意地引进某个地区时,有时会破坏生态平衡,成为危害本地区的物种。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8,(2)
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D.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来生物进行辩证分析,阐述外来生物对生态系统及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纠正学生对外来物种的片面认识;消除学生因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恐慌,说明外来生物并不是桀骜不驯的“猛兽”,而是可以转化成为人类服务的物种;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1.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想必人们不会陌生。可是,达尔文的这一理论如今受到了挑战,人类无序的活动让生物发生了另一种“进化”,那就是越小越弱越能够存活下去。经常钓鱼的人都知道,留下大鱼,把小的扔回水里,这样可以保持鱼的数量。但情况果真是这样吗?不是的。实际上,人类不知不觉使许多物种迅速地发生着另一种进化,一些物种为了生存下去而变得越来越弱小,这一过程被称为“当代进化”,这种进化近几十年才开始。它会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植物与环境研究教授唐纳德·沃勒说:“人类使生物的进化发生了根本的迅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紧跟新世纪到来的脚步 ,大量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被推向市场。现在 ,人们开始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破坏感到担忧。于是 ,“基因污染”这个词出现了 ,并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 (风扬或虫媒 )所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扩散到其它同类作物上 ,这已成为事实。这是一种遗传学上称为“基因漂散”的过程。而这种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它栽培作物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 ,在环境生物学上则称为“基因污染”。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估计…  相似文献   

14.
引种是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新品种 ,通过适应性试验 ,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通过引种 ,扩大了良种的种植面积 ,促进了本地农业生产 ,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然而我们知道 ,作物生长发育要受到生态环境中如光照、温度、土壤、生物等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地区范围内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 ,形成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品种类型 ,这就是作物的生态型。换言之 ,作物生态类型就是在一种作物中对一定的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如我国华北地区北部晚熟冬麦区的小麦生态类型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生物界与宇宙中的一切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发展着的。在悠久的地球历史时期里,生物的发展,从少数简单、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开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最后进化到今天在地球上滋生繁殖的大约将近200万种植物、动物及其我门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水生到陆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两栖类则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发育要经过变态,在陆地上生活,用肺来呼吸。两栖类是最先登陆的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概况贾国江一、现代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农业是人们以生物和土地为劳动对象、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从农业的发展看,它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人类所经历的漫长过程中,农业方面一直采...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大量物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个个接连灭绝时,我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地球人口多达65亿,而且还在增长。人类制造了危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因素,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乱砍滥伐、滥捕乱猎、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现在,地球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上 ,由于人类的活动 ,诸如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 ,湿地、珊瑚礁和温带森林等的破坏 ,使自然界经历漫长岁月进化到今日存世的近 30 0 0万生物物种 (至今仅有二百多万种是人类认识的 ) ,正在受到人类前所未有的攻击。据哈佛大学生态学家威尔逊所作的一项很保守的估计 ,当今生物的灭绝速度为每年 4 ,0 0 0到6,0 0 0种 ,是人类进入耕作时代之前的 1万倍。事实上 ,每年至少有 6万到 9万种生物在消失 ,是历史上背景灭绝速度的 15万倍。即每天有近 10 0种物种在这颗星球上消失 ,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未被人类所认识。生物多样性正以难以置信的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的不断认识。广义地层面上而言,人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事物都是依然的一部分,这就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发展就是我们对自然不断了解的过程。在这个不断了解的过程,科技发展对于狭义层面上的自然又有着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或间接或直接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分析探究,来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影响,表达在这一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向前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2):124-125,128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村”里,生存着千百万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生物互为友邻,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生死与共;有的却彼此排斥,格格不入,甚至穷争恶斗而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些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互相促进或抑制现象,在生物学上统称为共生现象。生物种间的共生关系,是生命世界、生态系统中的普遍联系关系。对生物种间共生关系的深入探讨,在生物进化、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乃至在促进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渚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