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当都江堰的调控力与岷江水势相平衡时,是兴利的最佳时刻;当岷江自然伟力超过都江堰的调控力时,岷江洪水就会给成都平原带来洪涝灾害,并损毁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有的洪灾甚至又进一步引起成都平原的旱灾。二千余年来,这类灾害常有发生,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本文试对成都平原上的旱涝灾害作一历史考察,以资当今对这一问题作正确的环保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少年月刊》2014,(12):41-4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地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相似文献   

3.
《史记·河渠书》中“凿离堆,辟沫水之害”一语,在都江堰创建史上布下了疑云。因为“沫水”常被人指为大渡河,而都江堰却位于岷江。在这一矛盾面前,说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为岷江古时也有“沫水”之称,所以离堆当是今都江堰宝瓶口;另一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     
《下一代》2002,(Z1)
我去都江堰参观,正值秋季,山麓(lu)上的林木花草,姹紫嫣红,色彩丰富,岷江水流平缓,山水相映,令人心旷神怡。都江堰距成都市区54公里,融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景区由渠首工程、伏龙观、二王庙和沿江古道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水系极为发育。岷江进入都江堰流域后,通过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城区如指掌般分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等多条分支水系,流人并灌溉成都平原。发育的水系使得桥梁在城市交通乃至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典型,具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条大河裹挟着历史的风尘穿越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都江堰令岷江两岸从洪水滔天变为千里沃野。  相似文献   

7.
《甘肃教育》2009,(8):F0004-F0004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是一个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它担负着四川盆地1130余万亩农田的灌溉、城市生活供水等功能。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其中妙绝天下的飞沙堰工程修建于唐代。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两岸分布着砂岩、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等岩石,上游水流湍急,中下游河床宽阔,形成了很多大片的河滩,闻名全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飞沙堰河滩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 为前秦昭王时(公元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排灌水利工程。把岷江一部分江水有计划地经宝瓶口分流进入灌区后,顺着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通过渠道自流灌溉农田,灌溉面积盛达2000km~2。解放后经整修和扩建,目前灌溉面积可达5334km~2。 灵渠 公元前221~公元前214年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城西之岷江中游,是名震寰宇的水利工程。建于秦昭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堰名也几经更变。近世“都江堰”的含义一般是指分水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四大工程;而古代则不然,仅指分水鱼嘴和金刚堤。“都江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籍是在《宋史》。《宋史》卷95《河渠志》云:“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卷247《赵不(?)传》云:“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为何称“都江堰”?唐李泰《括地志,云:“郫江一名都江。”郫江即鱼  相似文献   

12.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5):F0002-F0002,F0003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左在,  相似文献   

13.
灵洁九寨沟     
一青翠的,连绵无尽头的山脉,一掰两爿,分裂成了屏风式的两排,互相对望,相守相伴,情意缠绵。夹在两排山屏当中的,是一条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蜿蜒千里的深峡谷。千柔百曲的岷江,在这条深谷的底部活泼奔舞。由松潘高原,层层梯次跳跃而下,过都江堰,越川西平原,直到溶入长江。岷江是绿白两色相和相间的陡河。碧绿的江水,涛头上镶饰一朵朵亮白的江花,从四千米的高原,亢奋地奔向低低的川西盆地。去九寨沟的这条车路,是天帝设计的。步步依伴着岷江,成就了一条飘带似的,和岷江一样柔曲的公路。我乘坐面包车,伴着岷江溯流而上,直达江源的星宿海。许多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西充、都江堰和乐山三地方言,从音韵的角度探讨了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中的"质"类入声字的读音。对比研究发现,三地读音正好反映了四川方言中音位[]向[]渐进变移所引起的连续式音变历程,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5.
《松游小唱》:与岷江历史文化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四川著名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一本纪行诗集.诗人从都江堰到松潘,足历岷江河谷的松茂茶马古道,岷江河谷的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随时触发诗人的灵感,与诗人形成超时空的对话.岷江河谷的历史文化、藏羌民族文化在这一对话中得到鲜活的展示,<松游小唱>也因此而获得深刻的文化意义,并在新的现实语境的对话中不断生发与丰富.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16分)水之经典肖复兴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  相似文献   

17.
近代四川著名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一本纪行诗集。诗人从都江堰到松潘,足历岷江河谷的松茂茶马古道,描写了岷江河谷的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记录与阐释着悠久而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将《松游小唱》置于今天旅游开发以及汶川5.12地震灾后重建的语境之下,其旅游文献价值非常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我出发啦!     
<正>旅行是美好的,放松心情、忘记烦恼,接触新鲜事物,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从旅程开始前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到旅途中的震撼与欢愉,再到旅途结束后的感悟体会,一段精彩的旅行总会让人记忆深刻。从羊脖岭流出的岷江,在没有都江堰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会挟着滚滚洪流,咆哮上岸,为害生灵。岷江两岸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  相似文献   

19.
碑文精品     
[导语]《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记》是一篇碑文佳作,读之,如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丰富的内涵,恢弘的气势,壮美的辞采,铿锵的音韵,令人震撼和陶醉。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记古蜀多水患,成都平原尤甚。历代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爰及秦时,李冰守蜀,慧眼独具,乃于岷江出山口凿离堆以建堰。设鱼嘴分其江,筑  相似文献   

20.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3):F0002-F0002
Du JiangYan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