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禹所出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先秦人士认为禹出西方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作者司马迁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一条规律,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举出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所出之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史记集解》引皇甫溢的见解,而皇甫曾引用猛子》的两句: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今本《孟子》无此二语,只在《离娄》章提到舜是‘陈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古书里常有多几句或少几句的情况,近年出土的竹简书…  相似文献   
2.
张文渊  冯广宏 《编辑学报》1993,5(4):199-201
1 优化和序化的意义和内容 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内容非常广泛,但主要工作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六个字:组、审、改、编、校、发,有人称之为编辑工作的“六艺”。本文主要讨论此”六艺”中的“改”和“编”,讨论如何通过“改”和“编”使文章和刊物达到优化和序化。 文稿作者一般是以其工作经验和研究课题作为劳动对象,通过经验积累、观察、试验、分析,得到新认识,再经整理后形成文稿。  相似文献   
3.
类似三星堆铜人那样的铸造物,上古就有,从功能方面看,可分为告诫性、纪念性、神秘性几种,三星堆铜人应属后一种。从铜像的“层目”、“圈手”和戴有面具可知,应是实施傩文化法术的工具。傩法主要用来驱鬼祛病,适合当时成都平原洪涝成灾、疫病常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古代灾后官方紧急应对,采取安抚灾民、招徕安顿、减免徭赋等措施,尽量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重建内容包括耕地、建筑物、环境三项。重建工程一般较大,在物资上需满足五个要求:劳力、口粮、建材、工具、资金。其中建材、工具易于解决;其余各项常通过调丰补欠的手段。移民措施经常采用,关键在于确定合宜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冯广宏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4):21-24,39
都江堰无论建设还是管理,方式方法皆与国外不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工程历时两千余年而不废,投入甚少、产出极多,充分证明其作法是成功的。类似都江堰这样的成功典型,全国已越来越少。都江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传统学术遗迹,而且尚在发挥经济效益,故有学术研究的唯一性。从抢救的意义上说,建立“都江堰学”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紧迫的。  相似文献   
6.
古族、古国中的"双子座"现象,为古代史上所常见,比较典型的如伏羲和女娲,炎帝和黄帝,太昊和少昊,高辛和高阳,以及氐羌、巴蜀、吴越等。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不过和谐团结仍是其主流。研究其中某些规律,往往能解释由于文献不足带来的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考古、社会性历史信息三重证据,证实《蜀王本纪》中古蜀时间跨度3500年的合理性,其中蚕丛至鱼凫三代约跨越2000年。由此发现鱼凫与杜宇王朝之间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空白。根据地名线索,得知蚕丛、鱼凫属于氐人,处于酋邦体制下,未有巩固的基地,最后南下转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8.
根据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古蜀人至少来自三个方向:嘉陵江上游的人皇族,向西迁徙;岷江上游的黄帝族和蚕丛族,向西南及南边迁徙;川江与荆江交界处的古荆族,向西、向北迁徙;他们在成都平原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和平共处,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古蜀国。  相似文献   
9.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冯广宏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6):18-21,29
近年来,古蜀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近年古蜀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与古蜀传说史迹相拟合,使古蜀社会发展面貌更为清晰,相信对建立新的巴蜀古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