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清末直至当代的文体分类入手,对流行的“艺术性文类”与“实用性文类”或“纯文学”与“杂文学”的二分框架提出质疑。认为文学本身并无恒定的本质,“艺术性”和“社会性”只是两种潜在的向度;任何文类体裁都具备这两种向度,形成“双向成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3.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文体是在古代文学体裁基础之上的为选士服务的特殊文体,包括“策”、“论”、“杂文”、“诗”、“赋”、“判”、“经义”、“八股文”等类别。它受客观文学潮流变化、考试主办者的选才要求以及选拔性考试的演化规律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学和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考察和分析科举文体的演变轨迹,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性质、特征的认识,对当今各类考试活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6.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体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规范和状貌。为什么要进行文体分类?分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作用,有利于指导写作和阅读,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对文章的研究。那么,怎样进行文体分类呢?必须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原则,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今 ,报告文学已经是更趋成熟的被国际公众广泛接受的文学体裁之一 ,是社会公众关注、思想含蕴丰厚、社会意义重大的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语符载体。仅用“文学的轻骑兵”来阐释报告文学的文学品位与价值已不能表达其文体的美学特征了。但是 ,新近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 ,依然沿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报告文学挂靠在“散文”的名下 ;甚至不承认报告文学是文学 ,责难其“缺乏文学性”之声也不绝于耳。鉴于对报告文学文体的误解 ,应该从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思辨色彩和艺术美感相契合、现实性和史诗性的和谐共容几方面认识报告文学文体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体界说     
古往今来,优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划分归类以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 用什么作为划分文学作品的依据和标准呢?我以为这个依据和标准就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意义。 黑格尔说:“内容非它,乃形式之转化,形式非它,乃内容之转化。”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善融和,即形式意义的客观存在。将事物分裂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是可行的和有利的,但只有达到对事物形式意义的理解,才算是认识的最终“化境”。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也不例外。西方一些文学批评家就较早地意识到文学的“形式”问题。他们认为形式就是“完成了的内容”,亦即艺术。例如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苏姗·朗格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米·巴赫金说:“艺术形式并不是外在地装饰已经找到的现成内容,而是第一次让人们找到和看见内容,借助艺术形式,作家将经常第一次看到生活所显示和暗示的东西”。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不经意地触摸到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了。1917年,年轻的俄国理论家谢夫斯基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作为技巧的艺术》,它使本世纪文学理论发生重大变化。他认为文学问题,不仅是写什么,而且是怎样写的问题,就小说而言,从叙事学的立场看,不仅是“故事  相似文献   

9.
诸海星 《天中学刊》1999,14(1):73-74
文体,即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指的是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构成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由文体分类,可以进一步认识文学作品内部组织规律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凡独立成篇的文字,都称之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在内。因此,中国古代的文体,指的是各种文章(比文学的范围更广泛)的类别。中国古代文体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讨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我们今天所见的最早的典籍文献。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中,各种文体在不断产生、变革、更新、充实、丰富,对它们的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可使我…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结构自由、情感真挚、风格多样的特点,选入统编教材的散文多是文质兼美,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其他体裁不具备的教学优势。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散文类型多样、风格多样,这就会涉及散文“文类”与“文体”的理论知识,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发挥散文教学价值的前提。因此,在当下的散文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基于“这一类”与“这一篇”的特点来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童庆炳不仅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有创见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发表的大量学术成果中有许多是属于语文教育方面的.特别是1977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前后,童庆炳在论文及访谈录中提出的重视文学教育、重视经典教育及重视文言文教育的观点,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今文体分类存在着一些问题.文体分类具有两个前提:必须以体现文体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为依据,对文体进行一次分类,将全部文体现象概括为科学性文体、艺术性文体和复合性文体;以体现文体工具特征的表达方式为依据,对文体进行二次分类,将科学性文体分为说明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将艺术性文体分为描写性文体、抒情性文体和叙述性文体,将复合性文体分为迭加式复合性文体和套合式复合性文体.  相似文献   

13.
刍居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认为,自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除杂律以形式为依据以外,讽谕、闲适、感伤三类诗歌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但研究发现,讽谕诗、闲适诗的分类是以”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两个方面为依托,这里并未为感伤诗提供相应的位置,因为儒家这一核心思想并无第三个方面。因此感伤诗的分类,不可能采用与讽谕诗、闲适诗相同的内容依据。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实际上使用了三种标准,是三次分类的结果,把这一分类结果进行直接并列,而不是分层次表述,这种处理方式与现代严格的逻辑分类要求不同,反映了我国古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按照白居易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方式,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并无归类不当问题,但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由于不是以表达特定内容或主题为依据,所以既不能作为表达爱情主题的证据,也并不影响它以特殊的方式表达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4.
刘知几《史通》是唐代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它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着重阐述了史书的编纂体裁体例。在文学上,《史通》也成就巨大,体现了对人性的高扬,对人之价值的敬重,张扬着炽热的生命脉动。从崇儒重德的政治伦理色彩、不以人为因素而屈笔的直书精神、对人事作用的高度重视三方面对《史通》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学理型的阐释与梳理。  相似文献   

15.
钱中文、童庆炳等人试图在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之间建立关联,这产生了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但从构词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偏正结构",落脚点仍然在意识形态之上,并没有摆脱"意识形态中心论".事实上,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它的本体性质,意识形态只是它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6.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点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点在20世纪50年代由黄药眠先生肇创,他敢于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新问题,给出新的理论解答,留下许多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的思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科点在童庆炳教授的率领下,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攻关,童庆炳、程正民、李壮鹰、王一川和李春青教授都形成自己独创的学术观点.他们以生命的投入的态度和精神,努力把中国文艺学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内容之一,是考察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讲述。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最具有代表性。《文学理论教程》作为审美文论思潮的产物,以崭新的理论命名,富于创造性的体例框架以及对于中西方文论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等,完成了对新时期之初文学理论讲述模式的超越,实现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与局限主要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体例的过度追求,抑制了对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名词术语的密集使用增加了教材的费解程度;个别语病降低了人们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本质研究中以童庆炳、钱中文为代表的审美派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并规定它为文艺学第一原理。此观点使文学从"文学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本质是阶级工具""文学本质是政治工具"的年代里得到解脱。但近年,以董学文为代表的""文学本质社会意识形式派"则认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性概念,用一个总体性范畴给总体的构成要素下定义是欠妥当的。文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以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论思维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模式有四大基本类型:逻辑型、操作型、艺术型、交往型,还有其中两项或三项突出的组合型、四大类均衡发展的综合型。思维模式、课程分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智能分类、学习模式、气质类型、神经活动类型、全脑模型是相关、相容的,作者将它们统一起来,系统分析、反复调试,可以设计出有关思维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测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