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遏制文娱新闻炒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爱日记"到演艺圈"录音带丑闻"、从"皇阿玛性骚扰案"到"女保健医生向某知名主持人讨要医药费"……文娱新闻已成为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重灾区.有效遏制文娱新闻低俗化炒作,提升大众传媒的信息品质,是当前新闻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拓展文娱报道的新闻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莉 《当代传播》2005,(1):87-88
不久前,饶颖起诉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联想到近年来文娱界的焦点新闻如木子美的性爱日记、黄健中录音带事件、皇阿玛性骚扰案、昆明女体盛事件等等,低俗炒作已经成为文娱新闻的公害,也因此受到大众激烈的批评,如何拓宽文娱报道的新闻源,提升文娱报道的传播品质,已是文娱报道的当务之急。 一、为什么要拓展文娱报道的新闻源 1、读者对文娱新闻的需求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盛行,又为文娱新闻的勃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一般喜爱文娱新闻的读者都比较  相似文献   

3.
抵制文化报道低俗化提升文娱新闻含金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文娱新闻低俗化.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弱化和新闻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众的欣赏品位、道德观念,肩负着传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因此,正确处理好文化娱乐报道中“迎合与引导”的关系、“报道与炒作”的关系、“阅读率与品位”的关系,切实把握好文化娱乐报道的导向.不为格调低下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提供传播载体。是每一个文化新闻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现象与问题 1.低俗之风造成文娱新闻虚假繁荣. 新闻界的低俗之风集中表现在一些娱乐新闻板块上,文娱新闻的地位在报社组织系统构成中的地位存在着颇为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文娱新闻无法像其他新闻种类一样有着明晰的分工和充裕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文娱新闻的从业人员存在低龄化倾向,缺少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他们在开掘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上占有优势,但也普遍存在使命感缺乏,把握新闻格调的能力不够.这直接导致了文娱报道的方式单一、视野狭窄、内容肤浅等弊病.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海量、持久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公众的“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以及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的凸显,使网络报道低俗之风猖獗不止,尤以网络文娱报道最甚.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心,一方面是低俗新闻传播的源头;另一方面,能够引起群体效应,让低俗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发酵扩散,而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虚假消息的泛滥,背后隐含的是炒作、恶搞、媚俗等新闻伦理的失范。文章以"侯耀华安娜金事件"为例,全面解读在热点新闻事件传播中,低俗新闻传播的特征及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期望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娱报道是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要讲导向、讲责任、讲格调、讲品位。但是,目前一些报纸,特别是小报上,出现了娱乐新闻低俗化倾向,明星绯闻、血腥打斗、性感“透”“露”,不一而足,不仅污染版面,而且败坏风气。广大群众对低俗甚至恶俗的娱乐新闻十分反感。在最近两年的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不断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反对娱乐新闻低俗化的议案和提案。文化部、广电总局及一些新闻单位也经常收到各地群众来信,要求净化娱乐新闻。最近一段时间,《人民日报》连续刊登有关这一问题的稿件,强调“娱乐新闻也要讲责任”,要讲究“娱乐的格调”,呼吁改变“娱乐媒体的低俗导向”,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也批示给予肯定。这些情况表明,反对娱乐新闻低俗化,乃人心所向,新闻工作者应负起这份庄严的责任。与政治报道、经济报道等相比,文娱报道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讲究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这些不能成为低俗化、庸俗化的理由。本期《前沿关注》讨论“重视文娱报道的导向、诉求和品位”,约请4位长期从事文娱报道的同志畅谈感受和体会。他们的经验说明,文娱报道不仅应该而且能够把“主旋律”和“多样化”统一起来,把思想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把满足读者与引导读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海量、持久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公众的"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以及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网络报道低俗之风猖獗不止,致使网络新闻的真实、权威性面临挑战与威胁。本文就当下网络文娱报道低俗之风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网络媒体文娱报道监管,重塑网媒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王映 《中国广播》2005,(9):11-12,17
信息化时代,媒体通过有选择性地解读信息,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发生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传统媒体比之新兴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所发布的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以及信息对社会产生的正确的导向作用。然而,近年来文娱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以及文娱新闻低俗之风的盛行,日益引起社会普遍的不满,提升文娱新闻品位,已经成为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一、文化娱乐新闻低俗化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媒介竞争趋于白热化,实用性强、迎  相似文献   

10.
当前,越来越多的党报开辟了娱乐新闻版,然而文娱新闻"俗"的特点使其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些混乱,有些甚至导致娱乐新闻偏离真实,丧失品格,变得低俗,庸俗,文娱新闻的公信力急剧下降.对文娱新闻的混乱和庸俗的抵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1.
1 体育新闻传播现状 1.1 新闻价值低廉,文化内涵低俗 当体育新闻所报道的焦点已经远离体育赛事中的拼搏精神,漠视运动员精湛的技巧,忘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举,而独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甚至体育比赛中的美女球迷,体育新闻传播逐渐开始走向低俗化. 1.2 失实新闻泛滥,炒作内容肆虐  相似文献   

12.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虚假广告、低俗信息和假新闻、有偿新闻等在一些媒体上的存在,降低了媒体公信力,有些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捏造和虚构新闻,刻意炒作,充当了“造谣者”角色.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祛除“不良媒体”,整体提升媒介公信力;媒体也应该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的到来,无疑让传统纸媒的文娱报道大大丰富起来,明星们的微博留言、圈里人的热情爆料,让平日里苦苦追星但毫无头绪的记者们足不出户,便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纵览天下娱乐事,微博似乎成了最好的信源.但以迅捷见长的微博,同样无法摆脱互联网传播本身具有的诸多弊端,大量信息中难免泥沙俱下、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和网络水军的恶意炒作等,这让传统纸媒文娱报道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杨竞 《记者摇篮》2010,(2):19-20
有人认为,娱乐新闻离开炒作和绯闻,便会离开市场和读者。其实随着人们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行为最后只能被读者唾弃。近年来,文娱新闻的公信力急剧下降,对文娱新闻的混乱和庸俗的抵制、反对的声音从下而上,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状态下,如何使党报文娱新闻既坚持导向正确,又做到通俗好看,这是党报在引领报业发展中必须及时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大元 《记者摇篮》2004,(8):59-59,52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是目前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卖点、收听率和收看率,追求所谓的“眼球经济”,不辨是非,甚至不惜以讹传讹,传播炒作新闻、虚假新闻的做法,使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在一些媒体上频频出现,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低级庸俗之风的蔓延?这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毒害的潜移默化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一些地方党报文娱新闻的低俗化倾向引人关注.如何有效地抵制"低俗",又要让版面看起来清雅宜人,让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成为党报新闻中的一朵养眼却不喧宾夺主的小花?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一些低质低俗的广播节目充斥全国各个广播电台,那么抵制低俗之风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传播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抵制广播宣传中的低俗风,仔细研究广播宣传在传播中所能够涉及到的伦理问题,让新闻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伦理素质和伦理知识。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文化炒作:注意力是万恶之源?据《广州日报》报道:如果说几年前,明星丑闻还被作为一种隐私窥探的话,那么今天,“炒作”已经是—个路人皆知的概念了。就文化炒作,尤其是低俗的文化炒作而言,注意力是万恶之源。对于低俗炒  相似文献   

19.
刘洁 《新闻前哨》2010,(10):26-27
"三俗"之风并非始于今日,已成为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界的顽症,新闻界一直在同低俗、庸俗、媚俗作斗争,做了很多工作,学界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低俗、庸俗和媚俗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普遍根治,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三俗”并非如我们想象的能做到手到病除呢?因为它的确是个难症。“三俗”之风的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民族文化、管理制度、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曾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股热浪.但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却视之为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流变,与民生定位背道而驰,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现象.如何寻求转型和升级,重新确立传播定位,构建公共新闻理念等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电视新闻业变革为例,探析新型传播生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