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这是真事。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 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 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 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 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 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 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  相似文献   

2.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相似文献   

4.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就这样就完了。后来这个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这是真的     
《现代语文》2005,(6):1-1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青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就这样完了。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  相似文献   

7.
去看张玲爱     
不知从何时起,我知道了张爱玲这个名字。大概与我老爸有关,他总把张爱玲挂在嘴上,视为偶像。那时我还小,不懂事,有一次,指着报纸上张爱玲的一张照片说:她像我们学校门口做窗帘的女人。因为神态上确实太像,害得老爸笑得前俯后仰,足足笑了五分钟。也许是童言无忌,他没怪我贬低他的偶像。只是从那以后,他有事没事就给我狂灌张爱玲,幸亏我那时才上三年级,对于“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之类的名言,不知所云,老爸没办法,只能叹息我没有张爱玲那般才华。六月的一个星期天,老爸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说要带阿拉去看张爱玲。虽说从没见过她,但对…  相似文献   

8.
米卢,快跑     
米卢说他不懂中国话;别人说什么他听不懂,因此对他来说是一件幸事(大意)。可是在中国队出线后,也是这个米卢,对别人说,他现在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了——也就是说,别人说什么他还是知道的,未必没有知己把这一切告诉他,而他只不过喜欢装聋作哑罢了。现在米卢的目的达到了,他不怕任何人说三道四,他完全有资格对讥讽者说上一句:你要是说我不行,那么你来试试看!  相似文献   

9.
温柔的力量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女教师的故事。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男生说忘记带了。同学们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上  相似文献   

10.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或许没有想到,在经过几十年沉淀后的今天,她的这句话,正在成为这个张扬的时代里许许多多并不具备她的超凡才华的普通人也可以追求的追求。“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作用。”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说。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生命  相似文献   

11.
去看张爱玲     
不知从何时起,我知道了"张爱玲"这个名字--大概与我老爸有关,他总把张爱玲挂在嘴上,视为偶像。那时我还小,不懂事,有一次,指着报纸上张爱玲的一张照片说:"她像我们学校门口做窗帘的女人。"因为神态上确实太像。老爸笑得前伏后仰,足足笑了五分钟。也许是童言无忌,他也没怪我亵渎了他的偶像。只是从那以后,他有事没事就给我狂灌张爱玲。幸亏我那时才上三年级,  相似文献   

12.
她似乎早已预知了她最后的生活,总有跳蚤的困扰,犹如孤岛,死了也没人知道。 1983年的一天.林式同受朋友之托前去给张爱玲送信。那是一栋单身公寓,类似廉价旅馆,在好莱坞东区。按了门铃.里面的人只开了细细一条门缝。她说自己没有换好衣服,很抱歉,把信放在门口就请回吧。他照做了。他一点也不了解住在里面的女人,此前,也从来没听过她的名字。他放下信后便告辞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14.
王丽艳 《家庭教育》2013,(11):11-11
周四的“科学教子”沙龙活动来了一位家长,是六年级学生淼淼的妈妈。她一看到我就哭了,说:“女儿也不知道怎么了,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不听话的时候,可是就在这个暑期,女儿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说什么她都顶嘴。我被她气得哭了好几回。我关心她、照顾她,舍得给她花钱补课。就这样,她说不听话就不听话了,我真的痛苦死了。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就全变了呢?”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他妻子说:"这太瘆人了。"尤其有一夜,他妻子去洗手间,走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打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张爱玲也渐渐红起来了。四十年代写就的小说在世纪末的人们看来,无疑有了超前的意义。于是乎,内行人纷纷评论,文学史得到更新;就连外行人也来凑热闹,人口一个张爱玲,生生把张爱玲这三个字也说得俗气起来。不过,听说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她却口口声声  相似文献   

17.
你也喜欢张爱玲?我也是。你看了她多少作品?只要出版了的,我都看了。最近,新出了一本《同学少年都不贱》,据说在她生前没有刊出过。看了看,上海陈子善作的序。有一本《张爱玲画语》。我知道,现在能找到的张爱玲的画共有七十六幅,该书的作者将她的每一幅画都配上了文字。你知道张爱玲最恨什么吗?这谁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04,(Z1)
马老师:您好!我们的孩子今年11岁,上四年级,去年转入中心小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还可以,在中游吧,性格偏内向。他现在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他说一到学校就想家,就想哭,就肚子疼。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家里怎么说也不行。这不,我们前天左劝右说的他才去了一次,又说什么也不去了……后来,才知道原因是这样的。有天孩子没有背下课文来,老师留下背书。到中午了我找到学校,跟老师吵了一架。后来,老师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以后不要让你妈妈再来学校捣乱了。孩子因此挺害怕,天天担心,就想家,就想哭,就不愿上学了。您说孩子是什么心理疾病?我该怎…  相似文献   

19.
李安捷 《新读写》2011,(3):35-35
李启铭在撞倒两人后,不但没有停车还继续行驶,被拦下后第一句话便是“我爸是李刚”。这是他脱口而出的,有人说这是他家教不好,说什么也不能说这个,这下把他爸也毁了。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是一位“走红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她的小说在上海报刊上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了文艺界和读者们的注意。当年的张爱玲以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了作家的宝座,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 在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虽然也写过散文、电影剧本和诗歌,但真正的成就还是她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由于对写作题材的熟悉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第一篇小说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