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曾仔细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写下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里,恩格斯大量“抄录”了马克思《写在摩尔根一书的详细摘要中的批语。”因此,他说此书是他和马克思两人用“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下面拟就《起源》中马克思的若干观点作一初探。 1891年,恩格斯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材料,对《起源》作了重要修改,重点在家庭一章。在家庭形式的演进上,恩格斯与摩尔根不完全相同。《摘要》将家庭形式分为五种,依次为:血缘、普那路亚、对偶、父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研究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时,有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说无论马克思或恩格斯把不断革命的概念,始终只用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除此而外再没有在任何别的意义上使用过它;说马克思的不断革命仅仅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种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断革命就再不适用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不断革命,或者说不停顿的革命,是马克思最早在1843年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在这篇标志着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著名论文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宣布革命是不停顿的”,才能使社会摆脱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实现人类的解放。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神圣家族》一书中,又一次使用了不断革命的概念。但是,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不断革命思想的,则是《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工概念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恩格斯认为,用分工的观点最容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产生分工的基础和直接原因,但分工是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并且是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等历史过程的实现形式。分工导致了对偶制家庭向专偶制家庭的过渡,随着分工的发展,私有制、阶级与国...  相似文献   

5.
财产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他们各个阶段的作品中。受着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直接指向私有财产所有制,与此相应,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共产主义的财产公有制取代财产私有制的针对性方案。然而从德文词汇上来看,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可以用"公有"、"共有"、"公共所有"和"社会所有"等不同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概念。对此,我们尝试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阅读基础,在不同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关联性认识,并通过这样的认识进一步获得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思想的准确理解,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晚年”并不指明一个精确的时段。国内外学者大凡都是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恩格斯晚年起始的。笔者试图将他的晚年向前推移几年即确定从马克思逝世开始,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理论研究范围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尽管恩格斯后来谈到《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是到现在为止他所知道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详细的表述,然而,事实上我们认为最能显露他对唯物史观研究的特色的地方却是在他的《费尔巴哈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几封书信等论著中。这些论著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历史辩证法。于是确定这一时期为他的晚年,更便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表述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因此,“恩格斯晚年”这一提法不纯是时间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的经典著作之一,列宁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而都是根据大量的历史和政治材料写成的”。并且特别强调,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本文拟从方法论的角度,就恩格斯在这一著作中所贯彻的,历史研究中的多样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结合的思想,谈谈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1 青年马克思曾对法国革命进行过虽然是零散然而却十分精湛和深刻的研究.可以断言,对法国革命的研究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法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法国革命的内在矛盾性:即私有制同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矛盾。《人权宣言》曾把私有制(财产)与“平等、自由、安全”同列为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私有制在革命时代的历部宪法中都得到明确肯定,并在  相似文献   

9.
林锋 《教学与研究》2006,4(5):84-89
对于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恩格斯通过探讨希腊雅典、罗马、德意志三个国家的起源问题,分别提出了国家起源的三种独立模式,即“雅典模式”、“罗马模式”和“德意志模式”。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恩格斯对罗马国家起源问题的实际思想。有充足的根据表明,恩格斯并未将罗马国家起源道路视为一种不同于雅典式一般道路的“独立模式”或“第二模式”,所谓的“罗马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对恩格斯相关思想误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至今已经一百一十周年.重读这一光辉的著作,感想和收获极多,故特写此札记.札记中有些提法可能会与读者以往的观念相悖,不妥之处,敬希指正.在这部被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①的经典名著中,恩格斯概括了“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②恩格斯并且首次提出,古代世界之前的人类处于“原始时代”,即“氏族社会”.氏族“构成地球上即使不是所有的也是多数的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对于未来的社会,恩格斯在本书末尾引用摩尔根的话说:“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恩格斯认为摩尔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③这样,恩格斯就在该书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根据人类学经典之作《古代社会》和马克思就此书留下的笔记所著。在书中他对摩尔根有关社会进化的动力、路径的略显唯心的说法进行更正;基于私有制线索完成了对现代阶级社会的批判性解读,为摩尔根朴素的唯物思想做进一步阐发和补充;在对人类文明社会之后进行预言时和他达到精神默契,并为其找到唯物主义科学的可靠依据。从《古代社会》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一百年前,即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他在第一版序言中说: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稍稍补偿我的亡友未能完成的工作”。从成书经过和内容看,这部著作确实可以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研究成果,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十分重视国家问题的研究,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对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还未能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回答。主要原因是,那时欧美的整个学术理论界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还相当浅薄,尤其是缺乏大量的第  相似文献   

13.
迄今,我国几乎所有较权威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关系自身发展的顶点”①。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顶点”的提法,如果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种历史形式,那么社会主义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似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关干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形式,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以往对史前社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化晚年马克思特别是其《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思路,写作了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研究著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前社会理论,完善了唯物史观。在这些研究中,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关于史前社会历史分期的方法论原则;依据两种生产理论阐明了史前社会的结构;系统地阐明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通过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原始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比较,证明了东方农村公社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和作为前提的私有财产,即私有制,二者孰为本原之因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对揭示私有财产的原因具有意义,但其局限性乃在于确认异化劳动的私有财产的结果,而对异化劳动的前提则缺乏探究.作为前提的私有财产,即私有制,是马克思异化劳动在科学唯物史观视域内的异化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分解.在异化生产力中,异化的私有制关系是异化劳动的应有之义和不可或缺的条件.马克思在阐述共产主义时,就显示出了从异化劳动思想向着唯物史观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过渡.《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更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在这些涉及剥削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被搞得混乱不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写作並发表于马克思逝世的翌年。当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马克思在1880年——1881年曾对美国进步科学家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下称《古代社会》)一书作了详细摘要和重要批注后,便决定据此写出一部专著。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在这部著作中,他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家庭、私有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发表他的“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光辉的典范著作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我们去探索研究。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始终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出发,从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教育出发,在广泛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详细的资料、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从私有制、家庭、氏族和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历程,有辨证的、历史的、唯物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出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①它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至灭亡并终将为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对资产阶级敲起了丧钟;《资本论》给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奴隶提供了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就象恩格斯在谈到《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的影响时所说的。“《资本论》在大陆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写于1884年3月底至5月26日两个月间,同年10月在苏黎世出版问世,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起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阐明原始公社制度发生、发展以及它被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论证婚姻家庭关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一一辨析了赵文所引马克思的“文本”,不同意赵文所论资本主义的起源有“四种形式”;认为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没有肯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唯物史观也不是超历史和超时空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