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薛娇 《海外英语》2011,(2):125-126
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译者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并进一步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问题,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翻译批评以翻译标准为指导,应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然而,由于翻译标准并不统一,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带有批评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导致在具体操作中很大程度上无法使翻译批评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译文要帮助实现这一过程,译者在译文中就应隐身幕后,避免干扰、影响读者与原作者的交流。译者隐形这一指标比较具体,便于从功能性、分析性和对比性批评等角度对译文作分析、评价。译者隐形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个尺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从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尺度衡量,译者隐形这一指标可使翻译批评标准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4.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因此它对于交际目的明确的广告翻译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翻译广告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起何种作用,一直成为译界热议的话题。试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英若诚所译的著名话剧《茶馆》译本为例,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戏剧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戏剧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主体性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能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对中英文广告翻译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在目的论指导下,译者能够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尊重译语国的文化传统,遵循译语广告的语言规范,迎合译语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广告的功能,使消费者明确商品的销售理念,以达到商品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珂 《文教资料》2009,(23):45-47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知识架构的分析,运用科技、旅游、广告、新闻应用文本的实例来阐释目的论对于应用文本翻译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片名的翻译是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目的论来解释和指导片名翻译,更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以及目的语的优势,以及采取多元化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从而增强电影宣传优势,促进电影商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收集的旅游景区公示语为基础,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园林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文本的目的,使译文能够向游客提供必要信息。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按照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要求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方法,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结合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商务英语翻译的性质,从一些学生的翻译失误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译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商务交际效果,既要考虑商务英语的特点,又要考虑翻译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胡晓姣 《海外英语》2014,(10):151-153
旅游经济之发展,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登旅游外宣部分英译本中存在的失误实际系脱离目的论指导所造成。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发挥译者之主体性,通过译者的自觉适应和选择,合理选用妥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从西方翻译目的论入手 ,从作者的目的和译者的目的两个角度论述了目的论对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从一些具体的佳译实例和一些翻译失误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译者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就必须考虑翻译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翻译过程以目的性为指导,以语内语际一致和忠实性为评估手段,这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形成发展以及框架体系进行梳理评价,希望读者对该理论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和传统翻译理论相比,翻译目的论更注重文本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在目的论框架下,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将重点集中在分析文本体裁、功能和风格上,避免单纯翻译技巧讲授。实验班和控制班成绩对比分析表明,目的论框架下的翻译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交际功能。而对语言点和翻译技巧适当分析,则可有效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份以译者和读者为主体而忽视原文文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翻译在目的语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性。如果翻译目的需要,译者甚至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译出"童趣",而"目的论"恰恰能够解释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因此本文就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李永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功能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翻译者首先需要思量的问题,而不同的需求,也使得翻译的策略和手段大相径庭。在功能目的论前提下,在军事术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大多采用了字面翻译和注释性翻译。  相似文献   

18.
刘春雨 《文教资料》2011,(26):30-3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将其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可行性。本文以电影《非诚勿扰Ⅱ》的字幕英译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目的论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是指导物流行业翻译有效且理想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从语义、句法、语用等角度分析Expeditors官方网页的翻译,并运用注释、省略和改译等翻译技巧尝试对Expeditors官方部分网页内容进行翻译,使物流网页翻译能更好地被读者或客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